「九章」量子计算优越性遭北大院士质疑,潘建伟陆朝阳长文回应!网友:隔行如隔山( 三 )


  • 论文和中国科大新闻通稿都清楚表明, “九章”实现了量子计算的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 读者只要认真阅读过论文和新闻稿就不会误解“九章”是通用量子计算机 。
  • 两位教授认为, 研究成果遭到质疑, 可能是因为“涂先生和部分科学爱好者对于量子计算和玻色取样的专业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 文章中, 两位教授论证、强调了以下几方面:
    涂先生说的“量子计算机这一说法没有出处”显然与事实不符 。 “九章”光量子计算机这一名词的使用完全符合国际学术界长期建立起来的规范和标准的定义 。

    在现代科学高度细化的今天, 即使是同一个大领域的学者也无法很快详细了解一个子方向的细节和物理意义 。 因此, 现代科学的通行规则是由专业的小同行来进行学术评价 。 而根据国际专业评审以及广泛的同行评价, “九章”在目前的理论框架下明确无误演示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 (雷锋网注:涂传诒教授主攻空间物理, 属于地球物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 而地球物理是以地球为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潘建伟教授团队主攻量子物理, 这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 。 )

    考虑到舆论环境、创新氛围, 部分领域学者对于科技创新的新名词可能抱有非常传统和保守的态度, 为避免引起外界的过度解读, 中国科大课题组在多方面努力采取了更为中性的表述 。 在线上直播中, 课题组成员借用了更加细化的称呼, 这些说法丝毫不削弱工作本身的重大科学意义, 也不该被断章取义 。
    值得关注的是, 这篇文章及其后记里不乏很多立场鲜明的表述, 比如:
    • 涂先生和部分科学爱好者吐槽“九章 1+1=2 都算不了”, 其实通过调节硬件设置, “九章”很容易可以计算 1+1=2, 但这无异于杀鸡用牛刀 。 事实上, 涂先生和少数网民指出来的是 15 年前领域的发展水平 。
    • 为了更便于理解, 我们举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 。 如同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求解的问题, 汽车、飞机和火箭的产生也是为了突破先前传统交通工具难以企及的界线 。 但是, 人们不会追求“大而全”而要求飞机要载人散步爬楼梯, 等等 。
    • 笔者觉得, 叫什么名字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能干什么 。 套用一句名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评价量子计算的唯一标准 。 ”太空飞船一定要是在水里游的船吗?机器“人”一定要按照原来的“人”的标准来定义吗?原子“弹”非要遵循常规子弹的条条框框吗?分子“马达”必须长得符合普通大众对马达的固有印象吗?
    • 笔者再次感谢涂先生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对我们实验的高度评价 。 正因为我们非常敬佩他认真的态度, 本着求真的精神, 我们也非常认真地指出他并没有完全理解该实验涉及到的量子计算知识 。
    文章最后, 两位教授表示:
    量子信息科学从本世纪初在国内甚至被认为是伪科学, 到目前成为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重大战略, 该领域也是一直在质疑声中不断成长和被接受 。 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已经逐步取得了在量子通信领域领跑和在量子计算领域并跑的公认的国际地位 。 我们会继续充满着极大的感恩、耐心和信心, 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回馈社会 。
    雷锋网注意到, 不少网友评论:
    还是那句话, 外行不能指导内行 。

    回应说理解存在偏差, 其实就是说你不懂, 隔行如隔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