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属的实际强度要比理论强度低得多?

位错理论的发展揭示了晶体实际切变强度(和屈服强度)低于理论切变强度的本质 。在有位错存在的情况下,切变滑移是通过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所涉及的是位错线附近的几列原子 。而对于无位错的近完整晶体,切变时滑移面上的所有原子将同时滑移,这时需克服的滑移面上下原子之间的键合力无疑要大得多 。实际金属内部是有位错的,所以滑移更容易,强度更低

为什么金属的实际强度要比理论强度低得多?

文章插图
【为什么金属的实际强度要比理论强度低得多?】主要是点缺陷造成的 点缺陷: 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 。点缺陷造成局部晶格畸变,使金属的电阻率、屈服强度增加,密度发生变化 。位错的存在极大地影响金属的力学性能 。当金属为理想晶体或仅含极少量位错时,金属的屈服强度σs很高,当含有一定量的位错时,强度降低 。面缺陷是由位错垂直排列成位错墙而构成 。组织、结构、原子本性 。如将金属的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 。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 。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 。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强度 。
为什么金属的实际强度要比理论强度低得多?

文章插图
位错理论的发展揭示了晶体实际切变强度(和屈服强度)低于理论切变强度的本质.在有位错存在的情况下,切变滑移是通过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所涉及的是位错线附近的几列原子.而对于无位错的近完整晶体,切变时滑移面上的所有原子将同时滑移,这时需克服的滑移面上下原子之间的键合力无疑要大得多.实际金属内部是有位错的,所以滑移更容易,强度更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