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三 )


生母有她的局限性,她生活成长在她的时空里,自然承袭了那一套观念和生活方式 。生活本就有千般丰富滋味,不同标准下会不同的妥与不妥,就算有伤痛和缺口,她也不该承担全部的原罪——她没有更高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更不具备跳脱环境的能力,她和她们也许有意识无意识奋争过,也曾推陈出新甚至引领先河,至今仍在学习变化……正如我们正在努力践行着的一样 。提起往事,母亲也会受到成年子女阶段性的责备(人是慢慢成熟的,我们仍在路上),然而,就是在刚刚,我才意识到:她是放开小脚后的diyi代母亲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泪下:慢慢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一代一代慢慢来 。我要提醒自己,不以自己这一代习得的原则去过度苛责时间之河另一端的人们 。
生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有着清新脱俗的一面:比如不参与家长里短 。她甚至有不俗的审美,所有她挑选的物品,品相都是很好的(为此我们说母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她做事慢,但是很有条理,幼小时,她教我们做家务,告诉我们先煤炉上烧水,这时候去淘米做上饭,再洗菜切菜……我当时觉得和课文中那篇讲简单的统筹方法一个意思 。她还挺爱学习的(但被我们调侃迷信权威迷信科学),说起来,她真算是她当时生活的农村环境下思想比较进步的 。
……
我对生母diyi次激烈的吵吵是在我怀孕她前来探望时,只因她随口提了句胎儿性别 。我想确实我敏感了些,当养母说起哥哥家「虽然是个孙女」,我知道她想表达的是一样珍爱,可听到「虽然」字样也立即吵吵不让她这么说 。或者,能开口吵吵意味着我不必在母亲们面前刻意掩饰或伪装吧,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亲近和在乎:被爱着的孩子才会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意,缩在角落里的孩子总是乖巧又懂事 。也许我们翅膀硬了、主意大了、心结开了,所以敢说敢嚷嚷了吧……但在她们心里,我们仍只是需要她们保护和包容的孩子,她们为此总是忘记自己已近暮年——在一只狗狂叫着就要扑上来的时候,上了年纪的生母以不可思议的敏捷厉声断喝着跨步上前,毫无惧色地挡在我的身前 。
在这样的时刻,一个母亲是没有思考时间的 。而在更多的平淡时刻,她们没有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
时过境迁,她和养母其实已经想明白了很多事,用着她们自己的逻辑 。她们也从未真正意义上苛待过哪一个孩子 。却并不会为自己辩解 。母亲,受得住委屈 。
而我接养母同住的时间,我的孩子差不多正是我由养母抚养时的月龄 。庆幸我的孩子不必经历与我相似的童年,我亲自日夜带,给他足足的安全感 。
如果说做了妈妈后,才真正与妈妈和解,在我是有些不一样的,我是做了妈妈后,反而坍塌又重塑过信仰:我原来接受的解释,在我怀抱着自己的亲生骨肉时,突然觉得所有的理由单薄又牵强……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也难以释怀过吧?也许是生了孩子后,我才diyi次真正意义上正视和追溯起自己的来处 。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次再次变得柔软:我殚尽竭虑,也无法做到完美;劳累无比,又能量满满 。我忽然想起生母的一些生活描述,在养育孩子上,她是细致周到的 。我想到她那时的心情和生活状态,她经历过的究竟意味着什么,她有过哪些说过未说的体会……
和解是接受事实,认识生活和爱的复杂性 。
和解是做出选择,寻求理解 。
和解是意识到,我能主动与母亲建立积极的关系 。
和解是长期持续、融化坚冰又重新建设的过程……
恰昨日傍晚生母打电话关心婆婆的身体情况,我补下了这段关于争吵与和解的文字 。自从有了孩子我鲜有时间主动给生母打电话,分不出精力像生育前那样陪伴她,而她总是能算出我们方便接电话的时间打给我们 。上一次通话也是生母打给我的,她梦到父亲仍在世,全家将要团聚之时,父亲却提醒她在异地再等几天,因为我还没回家呢 。母亲醒来心酸泪流,我听起来难免五味杂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