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说飞天云动的业务中心其实基于 AR/VR 服务的营销内容 , 并不是基于元宇宙的底层技术搭建 , 其元宇宙的真实含量并不高 。 尤其是作为一家以元宇宙为主要卖点的拟上市公司 , 包括在招股书里更是提及元宇宙二百余次 , 飞天云动的业务重心却更像是元宇宙的产业链方向 , 很难不让投资者怀疑其背后的上市动机 。
而且从飞天云动的业绩表现来看 , 也很难配得上其元宇宙雄心 。
招股书显示 , 飞天云动 2018 年至 2020 年以及 2021 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 1.64 亿元、2.51 亿元、3.39 亿元和 2.78 亿元 , 其中 2019 年营收同比增长为 53%、2020 年营收同比增长 35%、2021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132% 。
飞天云动营收增速不平衡之外 , 是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下滑 。 招股书显示 , 飞天云动报告期内毛利分别是 0.68 亿元、0.75 亿元、1.05 亿元和 0.83 亿元 , 毛利率分别是 41.7%、30%、30.9% 和 30%;同期内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是 0.47 亿元、0.41 亿元、0.61 亿元和 0.53 亿元 , 净利率分别是 28.7%、16.7%、18.2% 和 19.1% 。
由此可以看出 , 飞天云动的盈利水平并不乐观 , 随着营收的增长 , 无论是毛利还是净利表现反而呈现出下滑状态 , 盈利能力实在是谈不上令人满意 。
而飞天云动出现盈利水平降低的一部分原因则是持续地购买广告流量 , 招股书显示 , 飞天云动报告期内用于流量获取的成本分别是 0.513 亿元、1.153 亿元、1.384 亿元、1.445 亿元 , 占同期收入成本的比例分别是 53.7%、65.6%、59.2%、74.4% 。
与之对应的是调整后的净利润最高不过 0.61 亿元 , 仅 2021 年上半年流量成本就是当期净利润的 2.7 倍 , 难怪乎飞天移动称其为智慧营销服务商 , 也照应自身的主营业务刚好属于营销内容 。
既然是基于营销内容为主的营收服务 , 飞天云动的分销及销售开支也少不了 。 招股书显示 , 飞天云动 2018 年的销售开支为 78.4 万元 , 到了 2019 年就增长到 545.7 万元 , 同比增长近 600% , 到 2020 年更是同比增长 33% 至 725.7 万元 。
也就是说飞天云动其实是基于 AR/VR 场景中的营销内容来达到营收的目的 , 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起其元宇宙的野心 , 研发投入更是限制着其元宇宙前进的动力 。
招股书显示 , 飞天云动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分别是 758 万元、1142.5 万元、1504.6 万元和 901.2 万元 , 分别占当期收入的 4.6%、4.6%、4.4% 和 3.2% , 要知道飞天云动用于购买流量的成本最少也有 5130 万元;而其研发人员也只有 46 人 , 占总员工的 36.8% 。 无论是研发投入 , 还是研发人员 , 与大厂们在元宇宙的投入对比中都不占优势 , 由此可见飞天云动的底层技术想象力着实有限 。
由此可看飞天运动的元宇宙野心与自身实力实难相配 , 飞天运动说是国内元宇宙第一股 , 其背后的元宇宙更像是其上市的噱头 。
VR 前景依然是未知数
飞天云动的前身是 2008 年成立的游戏开发平台掌中飞天科技 , 研发的单机手机游戏包括《飙车之神》、《战地枪神》、《爱丽丝仙境消消乐》等 。 2015 年 , 随着 VR 在国内的兴起 , 掌中飞天科技的业务重心游戏不久也就转向成 AR/VR 内容及服务 , 开始成为一家以互动内容营销为主的公司 。
彼时的 AR/VR 市场刚兴起 , AR/VR 技术由急需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 , 掌中飞天科技于是在 2017 年挂牌新三板 , 登陆资本市场两年后又因推行未来业务选择在新三板除牌 。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 , 掌中飞天科技在 2021 年 11 月 30 日更名为飞天云动并在改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向港交所递表 , 打起了国内元宇宙第一股的名号 。
- 公链技术进化之:VDEX的“有机飞轮”
- “元宇宙”社交软件啫喱主动下架 暂停新用户进入
- 著名飞机失事事件 世界十大飞机失事之谜
- 漫威宇宙十大最强人物 漫威强的十位角色
- 元宇宙社交软件“啫喱”登顶App Store,官方回应泄露信息传闻
- 宇宙大揭秘 宇宙十大真相
- 最神秘的星系 宇宙中最迷人的10大星系盘点
- 宇宙十大未解之谜图片 宇宙十大未解之谜
- 国际领先,从等1天缩短到几小时!神舟十三号飞船将实现快速返回
- 猫狗感染疾病全面解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