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皮元宇宙,飞天云动赴港上市( 三 )


然而飞天科技切入元宇宙的入口并不是游戏 , 而是 AR/VR 的内容与服务 , 也就是招股书中宣称的国内元宇宙场景应用层的领先服务商 。
根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安信证券发布的研报《元宇宙 2022 ——蓄积的力量》里指出 , 元宇宙主要包括硬件、内容、底层架构三个内容 。 也就是说元宇宙产品是基于软件和硬件综合的产品 , 不仅仅需要内容的支持 , 还需要强大的硬件技术支持 。
而飞天科技仅在内容服务支持方面有些优势 , 而基于硬件开发的 AR/VR 本身并没有竞争力 。 即便是在元宇宙上表现最激进的 Facebook 对于 AR/VR 的开发也有至少七年之久 , 旗下的 Oculus 先后推出了六款 VR 硬件产品 , 市场表现最好的 Oculus Quest 2 也仍有很大的问题 。
消费者认为 Oculus Quest 2 长久使用后的会引起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应 , 而且场景的可玩度并不高 , 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购买 Oculus Quest 2 更多是因为好奇 。 要知道 Oculus Quest 2 以 299 美元的高性价比使得其销量达到了千万级 , 在 2021 年投资者日上 , 更是被高通 CEO 视为 Meta 和整个 VR 行业的里程碑 。
但是 VR 产品就目前的表现来说 , 并不是一个合格且成熟的商业产品 , 对于从事 VR 的企业来说更显得前途暗淡 。
现阶段国内 VR 行业的运营方向分为硬件制造和软件的内容服务两类 , 前者主要做 VR 显示的硬件 , 比如头显;后者是基于 to B 的软件内容服务 , 大多变成了 to G 生意 , 飞天云动其实就是基于 VR 的软件服务 , 做的就是 to B 生意 。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 , VR 行业 2020 年的国内市场总规模为 115 亿元 , 飞天云动的 VR/AR 内容服务业务虽然市占率第一 , 也只有 2.3% , 而其竞争者超过了 5000 家 。
可以说无论是硬软件方向 , 还是市场规模 , VR 的行业依然是很局限的细分赛道 , 不仅受不断的技术更迭和内容开发带来的成本影响 , 还受限于难以普及的 C 端影响 , 比如 Oculus Quest 2 的高性价依然有 2000 元之高 , 再加上更高的硬件配置和软件服务都限制着消费潜力 , 不怪乎 VR 在 2016 年爆火后又急转直下 。
同时元宇宙目前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内容 , 何时到来更是个未知数 , 即便是 VR 是不是元宇宙体现的终端依然也有很大的争议 。 也就是说飞天云动无论是 VR 方向 , 还是元宇宙方向的想象力都不乐观 , 投资者对其亦难有积极态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