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帝王 商朝十大出名的皇帝

商朝十大出名的皇帝1、天乙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 , 即成汤 , 子姓 , 名履 , 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 , 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 , 河南商丘人 , 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 , 主癸之子 , 商朝开国君主 。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 , 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 , 勤力乃事” , 否则就要“大罚殛汝” 。 对那些亡国的夏民 , 则仍保留“夏社” , 并封其后人 。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 , 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 。
2、盘庚盘庚 , 甲骨文作般庚 , 生卒年不详 , 子姓 , 名旬 , 商王祖丁之子 , 阳甲之弟 , 商朝第二十位君主 。 阳甲死后 , 盘庚继位 , 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 。 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 , 决心再一次迁都 , 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 史称“盘庚迁殷” 。 盘庚迁殷后 , 整顿商朝的政治 , 发展经济 , 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 。 盘庚病死后葬于殷 。 由于盘庚遵循商汤的德政 , 所以诸侯都来朝见盘庚 。 盘庚死后 , 葬于殷(今河南安阳) , 由其弟小辛继承王位 。 小辛即位后 , 商朝再度衰败 。 百姓思念盘庚德行 , 于是写作《盘庚》三篇 。
3、武丁武丁(?-公元前1192年) , 子姓 , 名昭 , 商王盘庚之侄 , 商王小乙之子 , 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 ,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 公元前1251年 , 商王小乙去世 , 武丁继任商朝君主之位 。 武丁在位时期 , 勤于政事 , 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 , 励精图治 , 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 史称“武丁盛世” 。 公元前1192年 , 武丁去世 , 庙号高宗 , 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
4、太甲太甲(生卒年不详) , 子姓 , 名至 。 商汤嫡长孙 , 太丁之子 , 外丙和仲壬之侄 , 商朝第四位君主 。 太甲继位之初 , 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 , 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 , 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 , 努力做一位明君 。 在伊尹的督促下 , 太甲在继位后前两年 , 其作为还过得去 , 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 , 他任意地发号施令 , 一味享乐 , 暴虐百姓 , 朝政昏乱 , 又破坏汤制定的法规 。 太甲在桐宫三年 , 悔过自责 , 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今商丘谷熟镇) , 还政于他 。 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 , 诸侯都归顺商王 , 百姓得以安宁 。 太甲共在位23年 , 病死 。
5、帝辛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 , 子姓 , 名受 , 沫邑(今河南淇县)人 , 中国商朝后一位君主 , 帝乙少子 。 谥号纣 , 世称殷纣王、商纣王 。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 帝辛继位后 , 重视扩张领土 , 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 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 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 公元前1046年 , 牧野之战中 , 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 , 帝辛见大势已去 , 深知自己作恶多端难逃一死 , 便躲进鹿台 , 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 , 商朝灭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