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明知道生孩子多了以后会出现帝王之争,为什么不生一个?( 二 )


即便如此,嘉靖的8个儿子中,有5个夭折,一个20岁去世,长大成人的只有两个,就是明穆宗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 。
大家想一想,嘉靖生了8个儿子,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如果只生一个,是不是和清朝的光绪、溥仪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例中的特例,那就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 。刘祜有且只有一个儿子刘保,连女儿都没有,刘保是名副其实的独生子 。后来刘保也做了皇帝,他也只生了一个儿子刘炳,但比他老子强的地方是,他还有三个女儿 。刘炳即后来的汉冲帝,三岁就死了,自然无后 。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即便生三个五个也未必能保证将来有人传承香火,如果皇帝真的只生一个儿子,那么绝后的可能性还真的很大,所以绝大多数皇帝都是卯着劲生儿子 。
即便是独生子,就不会有人来争皇位的了吗?自古以来,最吸引人的东西有两样,金钱和权力,无论男女 。
而如果能当皇帝,那么将不仅是天下权力最大的人,而且还是天下最富有的人,试问谁不想当呢?
所以,跟皇帝争夺皇位的,绝不会只有皇帝的兄弟们,权臣、宗室、外戚,甚至亲妈,都有可能把皇帝的宝座抢过来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权臣篡位的太多了,举几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三国的曹丕,西晋的司马炎,南朝宋的刘裕,宋朝的赵匡胤,至于五代十国期间,更是比比皆是 。
宗室相残的,比如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是建文帝的叔叔;南朝宋文帝北伐失败后被他的大儿子刘劭所杀;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也是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另外还有一个传闻,不能证实真假,但流传却极广,隋文帝被儿子杨广所杀 。
外戚篡权夺位的,比如西汉末的王莽,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后燕外戚兰汗直接杀了表外孙慕容宝,等等 。当然,还有最著名的武则天,直接抢了儿子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 。
所以,只剩一个儿子,只能说不会出现兄弟们之间夺位的情况,但并不能阻止其他篡位夺权情况的发生 。虽然阻止玄武门之变一类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但实际上对巩固皇位并无益处 。
多生几个儿子,主要还是为了强化皇族宗室的力量皇帝努力生儿子,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更重要的一个目的,还是为了增强皇族宗室的力量 。就正如皇帝多生女儿,大多时候还是为了联姻,拉拢各方势力罢了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言九鼎,说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威风 。其实不然,自古以来,皇权就一直面临着各种力量的威胁 。
比如说相权都皇权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丞相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就会让皇帝在很多时候插不上手,因此朱元璋才废除了丞相制度,改为内阁制,后来清朝也沿用了这个办法,这说明不管谁当皇帝,都意识到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历朝历代,权臣掌权之后,都是封自己为丞相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 。
还有外戚对皇权的威胁,尤其是皇帝年纪小,母亲正当壮年,以太后身份临朝,必然会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比如西汉的吕后、窦太后、霍光,东汉的梁氏、何进,北魏的冯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等等,都把皇帝架空了,甚至可以随意废立 。汉武帝、道武帝当年立子杀母,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
此外,还要面对世家门阀的压力 。明清以来,皇权得到了加强,造成了很多人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的印象 。其实在明清之前,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很多时候说了也不算,因为他们必须顾及各个世家门阀的势力和利益 。东晋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琅琊王氏竟然和皇家司马家族共有天下 。所以,当琅琊王氏的王敦起兵造反的时候,晋元帝司马睿连句责备的话都不敢说,写给王敦的信是这么说的:如果你现在退兵,我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如果你非要继续进兵,那我只能回琅琊王府隐居,让出皇位了……是不是很可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