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明知道生孩子多了以后会出现帝王之争,为什么不生一个?( 三 )


也有不把世家门阀看在眼里的,典型的例子就是隋炀帝杨广,最终搞得大隋帝国十几年的时间就土崩瓦解,本人也在兵变中被杀 。反对他的力量中,最强的几支军队都是门阀,比如杨玄感、李渊、李密……
所以,要对付这方方面面的压力,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壮大皇族自身的势力,为此就必然需要皇帝多生儿子,等他们长大之后,封为亲王,镇守藩地,拱卫京城 。有时候皇帝心急,甚至在皇子四五岁时就封王,遥领重要职务 。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的方式订立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隋炀帝12岁就被封为晋王,遥领并州总管 。他的几个弟弟封王时年龄更小,最小的老五杨谅六岁就封汉王,官拜上柱国、并州刺史、左卫大将军 。明朝朱元璋将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全部封为藩王,包括镇守云南的沐英,也曾是他的干儿子 。
朱元璋曾对皇太孙朱允炆说,我派你的二十多个叔叔拱卫京师,你就放心吧 。朱允炆反问,如果叔叔们造反怎么办?朱元璋默然无语,想必他此刻的心情是:如果连自己的儿子们都靠不住,那还能相信谁呢!
固然,兄弟众多,很多时候会引起争斗,但皇族要对付各方势力,只有这个办法比较靠谱,其他诸如宠幸宦官、重用外戚、重用文官等办法,事实证明更加不行 。而且,即便儿子们之间发生了争斗,皇位易主,那不还是在皇帝自己家里嘛,肥水又没有流到外人的田里面 。比如朱棣抢了朱允炆的皇位,这当皇帝的,不还是姓朱元璋的朱吗?
【古代帝王明知道生孩子多了以后会出现帝王之争,为什么不生一个?】综上所述,皇帝为了增强皇族宗室的力量,为了保证皇位的传承,为了保证皇家香火不绝,一定要多生儿子,而且是越多越好 。如果生的少,那些忠心的大臣们也不干,肯定会上书劝皇帝“雨露均沾”的 。至于是不是生得出来,生出来多少,那就是个人能力问题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