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手抄报

重阳节的来历手抄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饮宴祈寿及拜神祭祖等习俗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传承至今又有哪些新的精神内涵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手抄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手抄报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来历手抄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饮宴祈寿及拜神祭祖等习俗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传承至今又有哪些新的精神内涵呢?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这天,人们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饮宴祈寿,这些古老的传统民俗一直传承至今,被人们称为“九九重阳节”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节日,都会登高望远 。这时,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很多名篇佳句也就此诞生 。唐代诗人王维的绝句中就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景象 。当然,还有被称为“天下七律之首”诗圣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佳句,诗人鸟瞰世间的感叹,被无数后人吟诵,成为千古绝唱 。那为什么人们要在这天相约登高望远,重阳节是怎么来的?自古至今,重阳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时,人们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 。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称“重阳” 。九月,严寒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的节期为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
第一种说法是,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在当时便有祭祀的说法 。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冢宰必须在农事结束之后,统计五谷收成;并将天子籍田所得,藏入专门储放祭祀所用谷物的神仓 。“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下天子 。”天子要大祭五帝,命令主管官吏用牛羊祭祀群神,完成后需向天子禀告祭祀已经齐备 。可见当时已经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曹丕同样把九月九日作为适合宴饮聚会之日,可见当时节俗已经初步定型了 。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插茱萸、饮菊酒、赏菊花及祭祀酒业神等 。在之后的流传演变中,又增添了敬老、登高、夜宴及各种游戏等内容,意义更加丰富 。
第二种说法是,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大火”,即心宿二,是一颗古人用肉眼就能清楚看到的恒星,也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的标识,在九月隐退 。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也使得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因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就像在它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在这个时节,人们也要举行相应的送行仪式 。这种仪式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风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一些痕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