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看点 新华视点 天舟五号发射成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鲁文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杨洁)“梦天入轨后顺利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我们会相继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发射入轨,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 。届时,将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生活,实现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所有既定任务 。”11月6日,在腾讯科学WE大会十周年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介绍了“天宫”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新进展和后期计划 。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看点 新华视点 天舟五号发射成功

文章插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演讲 。组委会供图
从“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到中国空间站、中国天眼、“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等领域,多位院士、总设计师登上WE大会舞台,向公众分享了我国技术自主攻坚的故事 。
在大会上,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李建刚院士介绍了“人造太阳”的发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是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承载着实现“终极能源”梦想的科学任务 。去年,EAST两次刷新世界纪录,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7000万摄氏度1056秒的离子体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参数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下一步,EAST计划实现亿度上千秒,甚至不限时地运行,为未来发电奠定扎实基础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也在建设中,将携手国际点亮第一盏‘聚变之灯’ 。”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看点 新华视点 天舟五号发射成功

文章插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李建刚演讲 。组委会供图
“中国空间站工程是体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协同攻关的典型领域 。”杨宏院士介绍说,中国空间站坚持系统谋划,独立自主一体化设计空间站三舱,使多舱段、多航天器的系统可整合重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空间站方案 。这大幅提升空间站整体运行的可靠性,也为后续扩展打下基础 。杨宏表示,在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空间站将打造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为全球创造开展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的良好条件,为人类科技、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
“巨大工程体量与毫米级动态控制精度的矛盾,是贯穿FAST整个建设阶段的核心难点”,FAST总工程师姜鹏揭秘了中国科研团队历经26年,建造调试这一“观天巨眼”的技术攻坚之路 。“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自2016年9月落成启用,FAST不仅成为中国在天文领域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的利器,催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也拓展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边界 。10月底,“中国天眼”发现了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这体现了我国天文观测设备在极端暗弱天体条件下的前沿探测能力 。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看点 新华视点 天舟五号发射成功

文章插图
FAST总工程师姜鹏演讲 。组委会供图
“目前,‘奋斗者’号已进行了21次万米级下潜应用,带领27位中国科学家探索过万米海底”。“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现场介绍,2020年11月,“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10909米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已成为全球万米载人深潜次数和人数最多的国家 。我国载人深潜自2002年起步,历经“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及系列无人潜水艇,已经初步建立全海深潜水器谱系 。叶聪表示,“后续,我们将推动这系列载人潜水协同作业,在更复杂的探测任务中发挥更大优势,以发掘更多探测成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