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酪奴、水厄、翘英、灵草、蓝英、绿华、流华、玉蕊、愁草、嘉草、叶嘉、清友、瑶草、仙掌、晚甘侯、王孙草、瑞草魁、涤烦子、余甘氏、不夜侯、冷面草、苦口师、嘉木英、紫云腴、白云英、离乡草、云雾草、玉川先生、龙芽凤草 。
这些代称当中,有些我们较为熟悉,而有些说法如果不加解释,还有些令人费解,但不管是哪一种代称,都指向茶的美好以及饮茶带给人的非同一般的饮茶体验 。
甘露:描述茶的美味如同甘甜的露珠,指代茶的美好滋味 。
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出自(刘宋)《宋录》
酪奴:实际上在《茶经》里讲到的,茶不会比乳酪差,但在南北朝时期,人们认为茶要比乳酪差一些,所以才称酪奴 。
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
——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水厄:沉溺于茶中不能自拔,于是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好水厄 。
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 。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
——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唐代茶宴盛况
翘英:指采茶时的茶芽的状态,新生的茶芽尖翘挺拔 。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
——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灵草:指代茶的奇妙功效,在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功效的精妙比语不胜枚举,灵草之说在唐代尤其盛行 。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
——出自(唐)陆龟蒙《茶人》
蓝英:茶是茶人的最爱,怎么描述都不嫌多,诗人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词都给茶用上 。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
——出自(唐)陆龟蒙《煮茶》
绿华:由茶的颜色入手,直接描写茶蕴含的精华之义 。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
——出自(唐)陆龟蒙《茶籯》
书法家颜真卿是陆羽的恩人,也是好茶之人 。
流华:在茶的描写方面,受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茶的精华是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 。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
——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
玉蕊:在过去采芽心尚未普及之前,文人们就开始偏爱初生的嫩芽了,这种“偏爱”原料细嫩的茶品倾向,在今天达到了极致 。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
——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
愁草:在唐代,茶作为草本还是木本的说法并未统一,很多说法中仍是将茶作为草类,因此,出现了各种草 。毕竟唐代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分类详尽的植物学 。
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
——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晚甘侯:将饮茶后的体感体验作为茶的代称,也很常见 。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
——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
王孙草:在文人墨客眼中,茶是可以通仙灵的神草,自然可以睥睨王孙,称呼为王孙草自然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
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
——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瑞草魁:茶是所有好的草里面的老大 。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
——出自(唐)杜牧《题茶山》
唐代的饮茶风俗
涤烦子:茶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荡尽烦恼和忧愁 。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
——出自(唐)施肩吾
余甘氏:一碗茶吃罢,回味无穷,甘醇爽口 。茶重回甘从古代就开始了 。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
——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不夜侯:茶喝多了让人睡不着,古人也有这么认为的 。喝茶提神,由此可见一斑,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斑 。
- 小龙虾|上海:火锅、汤包、小龙虾…熟悉的外卖回来了,想买得“赶早”!
- 老字号|“老字号”汤包店平日一天的单量上线外卖平台一小时就被抢空
- 抗原|徐汇一防范区楼栋居民百般不解,一夜醒来“随申码”怎么变黄了?
- 人机结合|实拍!助力复工复产,沪开展公共环境“大冲洗、大清消”行动
-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是什么意思?
-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 “我不抽烟,也不喝酒,很少应酬,为什么我会得冠心病? 女人不抽烟为什么得冠心病
- 血糖高的人,要谨记少吃“三种水果”、“两种蔬菜”,都是什么?
- 爱贝芙是哪个国家的 爱贝芙是哪里产的
- 住惯了“横厅”,再也不想住“竖厅”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