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是“荔枝之乡”?历史最悠久的荔枝树在哪里?( 五 )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
——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冷面草:和宋代的点茶法有关,研磨成粉,点白如花,自然有人喜欢暖色有人喜欢冷色,因此,这冷面草倒也稀奇 。
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
——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甘心氏、苦口师:不苦不涩不是好茶,吃茶的时代,茶入口当然是先来苦味,苦过之后,回甘才更迅猛 。
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
——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哪里才是“荔枝之乡”?历史最悠久的荔枝树在哪里?】茶是文人雅士生活的标配 。
嘉木英:草木精华 。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
——出自(宋)秦观《咏茶》
紫云腴:陆放翁吃的这茶非同凡响,睡个午觉的工夫,就被这茶香给引醒了 。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
——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
玉川先生:玉川子,卢仝的向往,茶人的神往,茶的代称 。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谓茶也 。
——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龙芽凤草:茶自从成了贡品,得到了皇帝的赞赏,龙团凤饼的源头,自然是龙芽凤草了 。
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 。
——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
嘉草:甭管是何种草,写成好草的占了大部分,从陆羽的《茶经》开始,茶就和所有的好词儿连在了一起 。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
传世名画中有很多饮茶图景
叶嘉:大文豪苏东坡用倒装词的方式,赋予了茶特殊的意义,叶子是好的茶,茶是好的叶子 。
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
——出自(宋)苏轼《叶嘉传》
清友:以茶为友,古已有之 。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谓茶也 。
——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瑶草:茶不仅是地上的灵药,更是天上的神草 。
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
——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
仙掌:采摘的茶青标准不同,形象自然也不一致,今有太平猴魁,古有玉泉仙掌 。
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
——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
白云英:白云生处的精华,从古到今对茶园的生态环境都十分注重,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今天我们可以讲出更多事实证据,古人不讲证据,看着云山雾罩,那定是有神仙了 。
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
——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
离乡草:从大红袍的典故而起,茶的味道,叫人想家 。
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 。
——出自(清)《崇阳县志》
云雾草:这个不用多讲,高山云雾之中,神仙采茶之境 。
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 。
——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
如此多的代称,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儿懵?其实呢,这也不一定是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全部,只是这些被人们找出来、传诵较多而已 。
透过这些花样繁多、角度各不相同的茶的代称,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延传几千年,经久不不衰,还远渡重洋,影响世界,成为悄悄的改变世界的一股东方力量,那么,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唐代宫廷茶宴图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茶文化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茶就通过陆上、海上等多个途径,远播西方,在16、17世纪在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相继掀起了饮茶的热潮,直到后来18世纪,恶名诏著的罗伯特福琼从中国偷走茶树,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中国茶的专有优势才一步步丧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