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图片_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二 )


2、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如感冒和流感早期) 。冬季外感,寒邪在表,脉浮紧,头、身肌肉紧张而疼痛者,用之最为合适 。春夏秋的外感风寒也可以用,但伤风有汗则不宜用,所谓“有汗不得用麻黄”,以防发汗太过 。麻黄配桂枝,更能增强发汗作用以解散风寒,方如麻黄汤 。
3、用于治疗水肿 。取其有发汗、利尿的作用以减轻水肿 。一般与白术同用 。治疗水肿而伴有表证者,偏寒的,配羌活防风;偏热的,配石膏 。
4、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 。配薏苡仁或白术等,通过发汗祛湿,缓解疼痛 。
使用注意:有高血压者慎用麻黄,用于解表时可以用紫苏代替;用于风湿关节痛时可以用鹿含草代替 。
用量:常用量:1.5~9g,用4.5~6g较普遍 。虚弱者用2.4~4.5g便可 。体质稍好者用于发汗、平喘时,有时须用至9~12g,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时,用量可较大 。
处方举例:1、麻黄汤《伤寒论》:麻黄6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水煎服 。
2、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黄4.5g、杏仁9g、生石膏18g(先煎)、甘草3g,水煎服 。
3、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6g、桂枝6g、白芍6g、细辛3g、干姜6g、五味子3g,半夏6g、炙甘草3g,水煎服 。
注:主要成分:麻黄硷、伪麻黄硷,挥发油 。
附:麻黄根:为草麻黄的干燥根 。呈圆形,有分枝(支根),外表赤褐色,木质坚硬,断面淡红或黄白色,细腻放射状纹理不明显,味微苦 。不发汗而能止汗,多用于体虚多汗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