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什么?( 二 )


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沈括在制造指南针的过程中还发现了“磁偏角” 。他在书中写道: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磁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欧洲人直到400年后才有关于这一现象的记载 。
指南针发明之后即开始在宋代的航海业中发挥作用 。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记录了中国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情况:海员起初还只是在阴雨天使用,但到了宋代末期以及元代,不论昼夜阴晴都使用指南针导航,实现了全天候航行 。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 。广州、泉州、宁波、杭州都是对外港口 。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给阿拉伯和波斯的 。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 。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
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指南针的发明使中国的航海事业在中世纪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早在公元842年,李邻德就曾驾驶木帆船从宁波启程沿海岸北上,经山东、辽宁和朝鲜到达日本 。次年,李处人开辟了由日本嘉值岛直达浙江温州的新航线 。1281年,郑震率商船从泉州出发,经3个月到达斯里兰卡 。以后多次在印度洋上航行 。明代郑和(1371-1435)于15世纪初七下西洋(指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所率舰队大小船只达200多艘,人员达两万多,其规模之大远胜半个世纪之后的哥伦布和达·伽马 。哥伦布的队伍横渡大西洋时只有88人,分乘3只长19米的小船 。达·伽马也只有一百多人,4只船,而郑和的船队中长度超过100米的大船就有50多艘,足见当时造船技术之高明 。当时使用的航海技术、航海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郑和所用的航海仪器包括罗盘、测深器和牵星板 。牵星板是为计算船舶夜间所在的地理纬度而观测星辰(主要是北极星)地平高度的仪器 。运用这些仪器,郑和详细绘制了航海地图,其中记载了沿岸地形、停泊位置以及航向、航程、牵星记录和水深等数据,是世界航海史上的杰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