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恰是最好的尊重( 三 )

拒绝是一种尊重:拒绝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 , 更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 。 无论是老庄的“上善若水”抑或是儒家的“推己及人” , 都提倡与人为善 , 但其前提都是顺人而不失己 , 顺人和不失已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 顺人固然重要 , 但他须以不失已为前提 。 不失己就是应时刻把持住自己的底线 , 把握好一个度 。 没有人会尊重一个为了迎合笑脸而不断抛弃自我的人 , 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 如何在顺入顺世的同时 , 保证不失去自我的本性?儒家讲“过犹不及” , 过和不及都是极端的表现 , 皆不可取 。 而道家提倡不亢不卑 , “用心若镜 , 不将不迎 , 应而不藏”(出自《庄子 应帝王》) 。

中国人不太愿意拒绝 , 因为自古以来 , 老祖宗总是教导我们要“竭我所能 , 解人之忧” 。 这是国人心中不灭的善根 , 应予以赞许 。 然而 , 我们也不应忘记 , 干百年前 , 先贤诸子们也曾告诚过众人:不应“顺人而失己” 。 拒绝并不可耻 , 因为恰如其分地表达真心其实也是对人对己最好的尊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