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价钱在榆次买个大房子还是在太原买个小点的,在太原上班?( 二 )


2、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 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 , 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 , 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如今 , 生旺火之风俗习惯 , 在大同又有发展 。不但在过年时生 , 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 , 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 , 造型之讲究 , 当以过年时的旺火为最 。
3、左权:大年初二吃面茶
春节要守岁 , 要吃饺子 , 还要放炮 。故乡在晋冀交界 , 春节风俗和多数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但有两样习惯 , 却是在外地很少见到的 。一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 。另一个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 。广东一带有喝早茶的习惯 , 左权也叫早茶 , 但只是在大年初二畅喝 , 而茶也不是广东习惯的茶市 , 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 , 加水煮开 , 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
4、乡宁:枣花馍馍送亲友
乡宁的春节 , 承继了整个晋南热烈、浓重的风格 。按照乡宁的传统习俗 , 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许动火做饭的 , 因此人们要在春节前把面食准备好 。但现在“不生火做饭”的习俗已经改变 , 但在年前准备面食的风俗还是保存了下来 。“枣花馍” , 和乡宁人的“年”贴得最近 。红枣和面粉 , 谁家都有 , 做成枣花馍 , 最普通却最有年味儿 。
5、寿阳:送出穷土过大年
农历正月初一 , 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 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在寿阳县 , 人们习惯在大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 , 相传红纸代表秦琼 , 黑炭代表尉迟敬德 , 意即“辟邪” 。除夕 , 这里家家通宵不眠 , 谓之“熬年” 。次日凌晨早起的人们燃旺火、放鞭炮、拜尊长、吃饺子、喝头脑 。饭后出拜邻居长辈 , 人人见面互相庆贺 。在初一至初四这四天当中 , 扫地土不外倒 , 到初五清晨才一并倒出 , 被称为“送穷土” , 北乡人称“送五穷” 。
6、广灵:全村出动迎喜神
一年一度春节到 , 岁岁年年风俗同 。广灵县过年时有留接年饭、喝糖水、点旺火、供家神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 , 而家家户户最重视的一项风俗莫过于过大年迎喜神了 。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的说法是 , 只有焚香磕头迎了喜神 , 一年到头才会财旺、运旺、人丁旺 。
7、闻喜:过年蒸花馍
每逢过年 , 闻喜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馍 , 寓意生活吉祥如意 。花馍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 , 只见他们成竹在胸 , 经过一番搓、捻、擀、剪、切、捏、揪、压、挑、卷等手法 , 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他们的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 。经过点染描画 , 组合搭配 , 刚才还是白描的面制品已经花红叶绿 , 凤翔鱼游 , 蛇盘狮吼 , 栩栩如生 。
8、洪洞:庙会最热闹
洪洞人大多于除夕交替时开始燃放各式花炮 , 响彻大地 , 全县炮声连绵起伏 , 花炮愈响 , 愈象征着来年财运亨通 , 好运连年 。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 (挂千分大小而定 , 二五七九数) , 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 , 这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 , 洪洞人这一天不动用扫帚 , 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 , 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 , 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 怕因此破财 。除夕夜之前就将庭院打扫干净 , 垃圾全部倒掉 。洪洞人过年还忌刀器 , 在年三十将初一一天三餐用料备好 , 初一每顿饭必剩饭 , 以应年年有余之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