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二 )


(在汉式姓名普及之后到近代以前,每个朝鲜半岛的人名都是以汉字为规范)
但相比于越南,其实朝鲜半岛学习汉氏姓名相对来说一直不是特别的彻底 。这一点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朝鲜半岛的多数平民一直到近代都没有自己的姓 。姓氏在朝鲜半岛曾经长期是被称为“两班”的贵族阶层的特权和身份象征 。而处在社会中下层的人群如果想有姓氏,就必须得到某个两班家族的批准,即同意认可其是自己家族的成员 。有很多时候,平民要想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姓氏,就必须要向两班贵族巨额酬金 。而在朝鲜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的公元18世纪,这种作法一度泛滥成灾 。比如根据一些统计数字,在今天的韩国大邱地区,在公元1690年时,拥有姓氏的两班家族还只占当地总人口的9.2%,到公元1729年,这个比例就增加到了18.7%,而到公元1858年,当地人里已经有70.3%都已经是有姓氏的“两班”家族成员了 。而这其中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花钱买的姓氏了 。
(公元19世纪中叶的朝鲜两班贵族)
但即使如此,到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之前,在朝鲜半岛还是有一半左右的人没有姓氏,他们的姓氏都是在近代确定的 。所以朝鲜半岛相比于越南在姓名这方面其实汉化程度是低一些的 。而且因为朝鲜半岛距离北方草原地区不远,所以在历史上曾经臣服于元朝 。而在元朝时期,当时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王朝在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元朝的一个自zhi区,所以当时其王族除了使用汉式姓名之外,有时还会和元朝的蒙古贵族套近乎,同时拥有一个蒙氏姓名 。比如高丽恭愍王本名叫王祺,但他同时还有一个蒙古名叫伯颜帖木儿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朝鲜半岛受中原政zhi形势变化影响的结果了 。
所以朝鲜半岛文化自从隋唐时代逐渐汉化之后,汉式姓名也成为了其规范人名,有1000多年是其人名weiyi的写法,因此虽然朝鲜语(韩语)和汉语差异极大,但在取名时选择能与汉语对应的字词已经成为了规范做法,这也成为了朝鲜minzu文化传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汉字使用减少之后的人名状况但在近代,这两个地区因为历史的变故,汉字的使用范围都出现了急剧萎缩 。其中越南在成为法国殖民地之后,从1910年开始强制推行以法文字母创制的新越南文字“国语字”,并在1919年废止使用汉字 。自那时起,汉字在越南就逐渐退出了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到近代,还认识汉字的越南人已经是凤毛麟角,多数是一些年龄很大,上过私塾的老年人或者是一些专门学习中文的人 。
(现代汉字在越南的应用基本只局限在一些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里了)
因此多数现代越南人是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汉字写法的,但多数越南人的姓名却仍然可以通过一套规范办法用找到准确对应的汉字 。这套办法首先是姓氏表里找到各个姓氏对应的汉姓,然后确定其名字两个“字”的意义,通常也能找到对应的汉字 。如果遇到同一个发音对应多个汉字的情况,那么在翻译时一般会根据惯例,即某个越南语发音通常会翻译成哪个汉字就翻译成哪个汉字,除非其本人指出自己名字的含义不是对应这个汉字 。但因为现代越南会读汉字的人已经非常少,所以这种情况也很少见 。
(汉字应用的减少使朝鲜半岛人名与汉字的对应关系也在减弱)
而韩国的情况则更加规范一些,因为在韩国每个人的身份证上都还会按照传统写上这个人的汉字姓名,而且韩国人在学校也都要学习1000多个汉字,所以韩国许多人的汉字姓名都还具有官方法律地位 。但因为近年韩国年轻人的汉字能力也下降的非常快,而且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所以有许多人在给孩子取名时会使用朝鲜语(韩语)里的本土固有词汇,所以这些名字虽然也都有汉字写法,但有时候其实等于也是找到发音接近的汉字翻译过来的 。而朝鲜在这方面情况也类似,虽然朝鲜不会在身份证上写汉字姓名,但其国民在学校所学习的汉字数量却比韩国要多,有2000到3000个,所以多数朝鲜人名也都能通过一定的规则与汉字对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