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二 )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子推祠堂 。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 。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 。因为他是火饶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 。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条柳枝,编了一个柳环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团捏成燕子的模样蒸熟,来纪念他,因为“燕子”跟“介子”谐音 。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
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
在我们老家,清明节被叫做过寒食 。这一天要上坟扫墓、祭祀祖先的 。在寒食的头一天,用发酵好的面粉做成大小不一、花样不同的燕子饽饽 。寒食当天的早饭,是要煮一锅鸡蛋、鸭蛋、鹅蛋的 。村里面也早早的在平阔的场地上竖起了高高的大秋千 。我们家,老爸提前几天就在院落大门内两侧的墙壁上架起一根粗壮的木头,在上面拴上粗粗的麻绳,麻绳中间穿起一块小长方形木板,吊起了我们最喜爱的小秋千 。
我奶奶说,寒食节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燕子饽饽也是为女孩子做的,我都确信不疑,因为那几天我会玩的格外的开心,终于能够脱掉厚而臃肿得棉袄,可以像只小燕子轻盈的飞来飞去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