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机制学习模型 学习者注意力机制

我们在聊孩子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的话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都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怀疑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在思考这些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注意和注意的特点 。
【注意力机制学习模型 学习者注意力机制】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有些孩子,看似在玩儿铅笔、橡皮,但是提问能回答,作业能正确完成 。这是怎么回事儿?这说明孩子在学习上的无意注意大过有意注意,这就不能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只不过是注意点方式不同 。
 
孩子的注意力是随年龄增长不断扩大的,大概要到初中才开始趋于稳定 。男孩相比于女孩,大多数都是比较好动,注意力尚未稳定时期,不能轻易断言孩子有注意力障碍的问题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创设适宜家庭学习环境,课堂学习环境,指令要简短,一次提一个要求即可 。知识信息是一组一组的输入,同时也需要不断地练习 。注意力的强度会渐渐减弱,当孩子分心时,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让孩子重新注意的小技巧 。
 
下面一张图片大家也不陌生,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注意力机制学习模型 学习者注意力机制

文章插图
很显然,大家看到的是不同的,有人看见酒杯,有人看见相对的人脸 。这说明每个人的注意选择是不同的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被其他无关的事物吸引,孩子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训练注意选择性,学会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提高专注度 。比如:扔沙包、名字接龙、贴人、老狼老狼几点了……
 
婴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学龄前孩子乃至小学低年级孩子是有意注意 。注意的持久性都不大完善,男女也有别 。注意的时长是有限的,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大概5-15分钟,7-12岁逐渐从15-30分钟 。12岁以上的孩子的注意力才能达到30分钟以上 。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以外,有意注意是外界,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亲子阅读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 。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 。幼儿阶段的孩子,只看孩子一会儿一翻书,书烂了,没见孩子看了啥 。此时,不要焦虑哦,这就是这个阶段孩子注意的特点 。等进入了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会慢慢变得有计划性 。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选择3-4本喜欢的书,此时便可以教会孩子一些阅读技巧了 。这也是训练孩子注意力持久的最佳时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