辔怎么读


辔怎么读

文章插图
马上,我用缰绳牵着你 。马上:马鞍 。马上;马鞍……马缰马辔……马缰骑在马缰上……
1、辔的意思是马的缰绳
辔在古代是一个骑马人的马鞍辔 。辔的左边写着“马”或“辔”字,右边写着“马上”或“我用缰绳牵着你”的字样 。所以后来的“缰”是指缰绳,而不是指马 。这种情形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少见 。后汉书中说“天子以千乘之车……带辔”;汉书·高祖本纪中说“天子乘舆服御舆……以辔骑之”;后汉书中说“以辔牵马之马”等等这些皆是如此 。
2、古诗中出现的“辔”,用来表示马匹的缰绳
绝句:“马转乾坤一转身,策马扬鞭入云端 。”宋代苏轼的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 。”“下马欲行无策坐,看山遥望尽天涯 。”山行:“山行回首断魂留 。”宋朝辛弃疾青玉案:“回首看君去几时,马前嘶唤一声飞 。”清朝李渔闲情偶寄:“鬓边犹有夕阳光,足移还不忘忘归舟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欲惜残红胜惜春?”(注:“辔”本为一物之名,后演变为与辔头同义的构件)古代汉语中最早出现的“辔”表示马匹的缰绳,马缰马鬃是用来系住马头的绳索 。现在还有“辔”这个字被用于表示马匹的缰绳 。如清代刘海粟写了一首题张三丰所作:“云外行人去马前,尘中何所行?”(注:张三丰为清末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这样的诗句也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 。
【辔怎么读】3、马马上的马
马鞍:马镫,在马背上系于鞍上的一种固定用的小东西(缰绳),用于固定马身的稳定,一般用木制或铁制(也有的用铁制),有用木头和毛毡做成的;其作用是便于在马前行走 。它在鞍具当中比较多见,比较常见的有鞭子、缰绳或马镫之分(有的叫鞭子) 。马上(骑马)!这里一般指人乘上马、或骑马时所用的马具 。马镫:一般指用绳子把头套住马头后系的一种用于固定马身的东西称为镳(镳在东汉刘熙释名中解释为:鞍也;辔也) 。
4、古人骑乘时的缰绳
古人的缰绳有两种,一种是挂在缰绳上的圆形绳子,另一种是用竹丝编的方形绳子 。竹丝的绳子一般是中间粗,两边细,而且两端都有尖头 。竹丝缰绳一般长度在一尺半到两尺半之间,两端还带有尖头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用竹丝或麻绳编制而成长条形马鞭和马鞍使用起来很方便 。后来才逐渐改用木制马缰绳或皮革马鞭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令天下修武之士骑乘马群……而制六韬曰:‘今世谓之车舆,谓之马辔……而天下置六车御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