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离职,王亚伟老婆( 三 )


王亚伟基金经理简介王亚伟当年以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 , 因为成绩优异 , 可以挑选最好的建筑和电子等专业就读 , 家里人考虑到他哥哥是学电子的 , 抱着“兄弟俩将来从事一个行业多好啊”的想法 , 建议他选择了电子专业 。 但是当真正接触和了解电子专业的时候 , 他才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这里 。 后来报了经管学院的企业管理双学位 , 有一门证券投资课 , 王亚伟觉得很有意思 , 开始对股市产生兴趣 。 那时候有关证券投资方面的书还不多 , 他就把几乎能借阅到的书统统拿来看 , 越了解这个行业自己越着迷 , 认定这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
正式进入基金行业前 , 王亚伟经历过三次“跳槽” 。 第一次 , 就是从所学的电子专业跳出来;第二次是 , 毕业后被分配到中信国际公司从事商务方面的工作 , 几个月后跳了出来 , 1995年下半年加盟华夏证券 。 第三次是1998年 , 又从华夏证券跳到刚刚成立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 , 正式开始了基金投资管理业务 。 对于这次跳槽 , 当时他家里人很不赞同 , 他当时供职的华夏证券营业部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一个营业部 , 体制已比较成熟了 , 而基金行业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 , 谁也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会怎么样 。 但王亚伟认为基金这个行业是自己上大学时就已经明确的职业方向 , 无论它的前景怎么样 , 他都会坚持走下去 , 因此终于和基金结缘 。 谈及今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 王亚伟坦言他的兴趣还是在投资上 。 “做基金经理可能越做越好 , 追求职位可能很快会上升到你不适合的位置 。 ”
作为职业投资人 , 王亚伟清醒认识到 , 投资永远都是以遗憾为结局的一种工作 , “你不可能每次都以最低价买到股票吧 , 也不可能每次都以最高价卖出吧 , 就算是这样 , 你一样会遗憾自己当时买(卖)得太少 。 所以 , 你永远都不可能追求完美 , 投资是以遗憾为结果的 。 ”
投资只赚安全收益
(王亚伟语录:跟随热点买股票 , 就像黄金周登黄山 , 春节去三亚 , 热闹固然热闹 , 却与你观光休闲的目标大相径庭 , 除非你觉得与人斗其乐无穷 , 才会参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博弈 。 )
王亚伟分析自己在投资上的优势 , 除了方法之外 , 他更强调性格 。 稳重、坚定、善良、不怕困难的性格更多来自家庭的熏陶 。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王亚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 , 父亲的耳濡目染与言传身教给王亚伟打下了非常好的知识功底 。
一旦确立方向 , 就能心无旁属 , 即使经过波折也要经受住考验坚定走下去 。 王亚伟说自己这种个性很大程度受了父亲的影响 。 在他大学毕业的那年 , 父亲被查出胃癌 , 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治疗竟然战胜了病魔 , 现在仍然健康 。 这件事让王亚伟相信没有过不去的门槛 , 自己看准的事就不能轻易放弃和改变 。 这种性格在投资上也得到了体现 。
追求只想做个好“农民”
(王亚伟语录:投资很辛苦 , 跟农民很像 。 我没想过要做巴菲特 , 也没想过做索罗斯 , 只想做个兢兢业业的好“农民”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