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日本则是5.56平方公里)
最早发现:中国隋朝时期(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入侵,入侵途中便有经过钓鱼岛 。 )
最早文献: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清代名著《浮生六记》 。
居民人数:无(因没有淡水)
所属地区:台湾地区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将钓鱼台列岛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 。 )
主权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
钓鱼岛、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的领海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1、钓鱼岛1 北纬25°44.1′ 东经123°27.5′
2、钓鱼岛2 北纬25°44.2′ 东经123°27.4′
3、钓鱼岛3 北纬25°44.4′ 东经123°27.4′
钓鱼岛所处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
4、钓鱼岛4 北纬25°44.7′ 东经123°27.5′
5、海豚岛 北纬25°55.8′ 东经123°40.7′
6、下虎牙岛 北纬25°55.8′ 东经123°41.1′
7、海星岛 北纬25°55.6′ 东经123°41.3′
8、黄尾屿 北纬25°55.4′ 东经123°41.4′
9、海龟岛 北纬25°55.3′ 东经123°41.4′
10、长龙岛 北纬25°43.2′ 东经123°33.4′
11、南小岛 北纬25°43.2′ 东经123°33.2′
12、鲳鱼岛 北纬25°44.0′ 东经123°27.6′
1、钓鱼岛1 北纬25°44.1′ 东经123°27.5′[1]
重大事件:针对日本的行径,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 自1970年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称为“保钓运动” 。
名称由来
中国有关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2] 。 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见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3]、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坤舆全图》使用闽南语发音,称为“好鱼须”[Hao-yu-su],即“钓鱼屿”) 。 台湾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 。 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4] 。
中国沿海基线的划分点是多少中国大部分领海基线尚未划定 。 中国确定基点和基线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海岸非常曲折,海岸线长度是一万八千公里,仅仅500平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 。 选定哪些基点来确定领海基线,既要符合国际法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维护国家的海洋利益,这两者要找到一个合法的平衡点,这就需要进行严密的计算和测算 。
1958年9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0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声明的决议》 。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 。 [2]
2012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 [1]
大陆领海
China's Claimed Straight Baselines
一、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