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剧最为著名的“同人剧”当属《群臣人子小命呜呼》(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 该剧是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最出名的剧作之一,曾获得1968年的托尼奖(Tony Awards),现在这部戏剧已经和《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秃头歌女》(The Bald Soprano)等齐名,成了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 电影版的《君臣人子小命呜呼》在1990年上映,导演即剧作家斯托帕德本人 。 电影版的《君臣人子小命呜呼》颇受好评并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但我们在此仅讨论戏剧 。
罗森格兰茨和吉尔登斯顿是来自莎翁名作《哈姆雷特》中的角色,剧作家斯托帕德从《哈姆雷特》中抽取出这两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以他们为主角,描写两人奉命进宫安慰丧父的丹麦王子的路上的荒诞奇遇 。 剧名直译为“罗森格兰茨和吉尔登斯顿已死”,事实上这一句正是《哈姆雷特》的最后一句台词 。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从罗森格兰茨和吉尔登斯顿这两个配角的角度对整个《哈姆雷特》进行了新的解读:他们两个人不明就里的按照莎翁的剧本说话办事,而在没有他们戏份的时候就在一起不停的讨论和探究自己所处的世界,虽然到死都没有弄出个所以然来 。 两人如同受线绳控制的人偶一般,任由莎士比亚,或者是荒诞的命运本身,一步步将他们带向他们毫无意义的死亡 。 置身于中的二人是对此颇是费解,却又无可奈何 。 从改编的角度来看,《君臣人子小命呜呼》与《哈姆雷特》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前者脱胎于后者,却又在后者之上建立起新的故事 。 这便是“衍生型”改编作品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
电影《凯撒必须死》(Caesar Must Die, 2012)是“衍生型”改编作品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即“剧中剧” 。 《凯撒必须死》中将镜头对准意大利罗马的一座监狱,狱中聚集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重刑犯,这些被判数十载甚至终生监禁的囚犯,经过试镜、排练,正排演着莎士比亚戏剧《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 。 他们在监狱的房间、走道、操场上,演绎着那段两千年前的阴谋和悲剧 。 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全景实拍,浓重的黑白色调带有非常强烈的戏剧效果 。 导演塔维亚尼兄弟(Vittorio Taviani Paolo Taviani)花了六个月跟踪拍摄这部舞台剧的排练,片中这些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的重刑犯并非专业演员,而是监狱中真正的囚犯 。 在剧中扮演死掉的凯撒的囚犯,在现实生活中他也必须死掉 。 本片获得了不少好评和荣誉,包括2012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 在这部电影中,莎翁戏剧不再是故事本身,它反而在影片中回归了“戏剧”的本来身份 。 重刑犯们排练着《尤利乌斯·凯撒》,渐渐地,莎剧成为了这些囚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同时,电影中囚犯们所排练的莎剧又完全忠实于原著,若将电影中的《尤利乌斯·凯撒》看作一次改编,那么这次改编显然属于“忠实型” 。 然而,一旦将整个戏剧嵌入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拍摄到电影中,那么我们也许更倾向于这是一种“剧中剧”形式的尝试 。
“衍生型”的改编远不止“同人剧”和“剧中剧”两种形式,在此我也只是选择了两种最为常见和最广为人知的戏剧和影视作品为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 总的来说,“衍生型”的改编作品在故事情节上并不依赖于原著本身,而是从原著出发,或是选取特定角色、或是选择特定角度,来讲述一个新的故事、阐释一些新的观点 。
结 语:
从“忠实型”到“借鉴型”,再到“衍生型”,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三种类型的改编作品越来越注重创新,对于原著的依赖也越来越少 。 不仅莎剧如此,我相信大多数的改编戏剧也都能被划分为这三者之一 。 “忠实型”继承传统,“借鉴型”开始了对原著的革新甚至颠覆,而到了“衍生型”这一步就诞生了脱胎于原著的全新作品 。
- 饿死癌细胞的“生酮饮食法”,大家觉得有没有科学依据?
- 为什么日军很多士兵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死于脚气?
- 骨坏死手术四个月后能减肥吗
- 官二代砍人,官二代打死人
- 【白羊座最能控制住哪些星座】白羊座会死在哪个星座
- 打死你歌曲,打死你歌曲在线
- 着手进行末端装置选型前,必须理解4个基本概念,暖通设计师进来
- 200万装修的新房,老婆死活不肯入住,还说像坟场
- 【白羊座男死心了还能挽回吗】能让白羊男回头的女孩
- 不管你的装修多豪华,厨房里这6个卫生死角都躲不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