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豆瓣,捉妖记2豆瓣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捉妖记豆瓣, 以及捉妖记2豆瓣相关的知识点, 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 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1、让人又爱又恨的武侠片, 豆瓣评分不到4分, 票房1月内能过亿吗?2、捉妖记2这样一部大烂片, 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的成本做3、捉妖记好看吗4、为什么红海行动口碑爆棚豆瓣8.5, 可春节档票房垫底, 捉妖记豆瓣5.3票房却榜首?5、如何看待电影《捉妖记2》剧情豆瓣分数低, 票房却很高?6、捉妖记 影评让人又爱又恨的武侠片, 豆瓣评分不到4分, 票房1月内能过亿吗?票房估计是很难过亿的, 因为评分不高的电影说明剧情不够精彩, 观众的人自然是比较少的
捉妖记2这样一部大烂片, 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的成本做贺岁档历来是电影的“必争之地”, 再烂的片子, 只要挤进贺岁档就有机会大捞一笔 。 不信你就去电影院感受一下, 初一到初三的电影院场场爆满, 电影票好像“不要钱”一样 。 受大盘影响, 这个档期的电影都尝到了甜头, 最大的赢家要属《捉妖记2》, 首日就斩获5.55亿票房, 刷新了《战狼2》4.26亿的单日票房数据, 打破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很快突破十亿领跑贺岁档 。
这一串数据是不是闪瞎眼?这与《捉妖记2》全方位的营销手段脱不开关系 。 其中最大的手笔当属央视春晚前的黄金倒计时广告, 费用据说高达一个亿 。 其他广告更是密集轰炸, 从麦当劳合作的汉堡, 到各大平台的植入广告, 胡巴这个白萝卜精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 甚至农村的墙面都刷上了它的“洗脑式”广告 。 《捉妖记2》光合作授权的品牌就不下六十个, 简直是史无前例的跨界营销 。 有圈内人估计, 《捉妖记2》的营销费花了有两个亿, 这都够拍一部电影了 。
花这么多钱可不只是赚吆喝, 片方这次的野心不仅是票房, 更有意将《捉妖记》打造成系列IP 。 这个套路并不新鲜, 好莱坞打造的漫威系列, 老牌的迪士尼系列, 哪个不是金字招牌?那么, 打响第一炮的《捉妖记》, 能创造这样的神话吗?这就得问问电影的口碑和观众的看法了 。
截止发稿前, 《捉妖记2》的豆瓣评分已经降至5.3分 。 网友评论批评的声音较多:剧情主线不知道是什么, 故事零散, 笑点尴尬, 第一部建立的世界观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 定位是合家欢式的喜剧, 但故事偏于低龄化 。 而正面评价则无外乎这几点:适合带孩子看, 有笑点有泪点, 李宇春让人惊喜, 最大的赞美大概就是胡巴很萌 。 但是, 光有萌恐怕是不够的 。
电影史上, 能拍成系列的都有其制胜法宝, 以及精准的观众定位 。 比如《速度与激情》连拍八部, 靠的是激烈的大场面, 令人血脉喷张的飙车、打斗的场景, 定位的观众人群是喜欢刺激的年轻人 。 《迪士尼公主》系列, 有精美的特效和音乐, 浪漫经典的故事, 热爱童话, 追求视听效果的人都会喜欢 。 野心勃勃的《捉妖记》有什么呢?论制作, 只能算二流, 妖怪设计得除了萌外, 简陋得就像个白萝卜, 只能满足少女和小孩那颗萌化的心, 这样简陋的制作大概能省下不少经费吧 。 论故事, 老套的亲情故事并没有拍出新意, 更谈不上输出文化价值 。 论演员, 梁朝伟的名气能将观众吸引进电影院, 下次再换一个消费?
一部成功的电影, 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精彩的故事, 鲜活的人物, 再好的营销也要建立在精良的制作水准之上, 否则就是对电影市场的污染, 何况没有口碑做基础, 票房也无法持续走高 。 在拿到开门红之后, 《捉妖记2》单日票房现在已经跌到第三位, 被《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反超, 总票房也掉到了第二 。 据猫眼平台预测, 《捉妖记2》的总票房最终会达到21亿左右 。 按照这个数据, 去掉影院和其他分账, 片方只能拿不到8亿, 而电影投资就高达9亿, 难道还要赔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