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大陆、美国、台湾、欧洲各地跑,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开会,经常一开就是12个小时,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 从1974年以生产黑白电视零件起家后,他不曾休过三天以上的假 。 郭台铭认为,领导者的睡眠时间不应该多于属下,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 。 对共同奋斗的兄弟,郭台铭有福同享,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并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形容他 。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 。 他说:“阿里山的神木(台湾著名的风景之一)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 ”现在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几乎包办所有资讯科技类产品代工,并且已经超越台积电,成为台湾业绩最高的民营公司 。
别以为五十多岁的郭台铭会因此意气风发,事实上他一直低调地拓展事业,尽量回避媒体 。 鸿海的客户不希望他们的零件商锋头过健 。 就连公司总部,郭台铭都刻意远离科技大厂聚集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选在较不为人知的土城工业区 。
不经营品牌,鸿海和知名品牌一起在全球并肩赛跑,靠的又是什幺样的竞争力?郭台铭谈到了他的观察:目前全球景气其实没有恢复,只是在结构性的调整,全球大厂积极转型,把制造的一端,外包给最有效率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EMS) 。
郭台铭算是中国最大的“财主”之一,可是生活却很节省,不过,每年在台湾的尾牙庆祝会,他是大手笔的犒赏员工,以尾牙为例,总奖金达到二亿三千万元台币,个人最大奖则是鸿海股票一百五十张,市值二千七百六十万元台币,以往都是以聚餐方式举办尾牙,但是,这一次尾牙很不一样,地点选择在鸿海总部所在地的台北县,且不采聚餐形式,并让员工与家属一同与会,尤其更具有意义的是,将省下来的三百余万元台币,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
郭台铭对自己的亲人,只要是共同创业者,有功劳,则是破格提拔,工作标准严格、讲求效率,赏罚分明,如果员工出货发生闪失,则会毫不留情的当场指责 。 他是一位站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的领导人,他跑遍全球,一年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海外各个分公司之间搭着飞机来回的开会,由于看好大陆商机,自七十八年以来,鸿海致力大陆发展,生产线主要布局在大陆,因此,在大陆的时间比在台湾要多 。 他说:“在快速成长的企业,领袖应该要多一点霸气 。 ”郭给人的印象也是霸气十足,但却说:“不了解我的人觉得我很霸气,其实我这个人很好相处 。 我只不过是一个很理性的工作者 。 ”
给我几个著名IT人物简介,急啊!郭台铭 生日: 1950 籍贯: 台湾 公司: 鸿海集团 职位: 董事长-人物介绍: 台湾中国海专毕业 。 1974年退伍后,成立资本额只有30万元台币的鸿海精密企业,以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为主 。 1977年挣到第一笔钱时,从日本购买模具设备,建起自己的模具厂 。 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其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起来 。 1999年,一口气吞下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 2002年,鸿海跃居台湾第一大民营制造企业,在《商业周刊》2002年“全球科技百强”中排名第三 。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 。 目前,他已在《福布斯》杂志上四次蝉联“台湾科技首富” 。 20年前在台湾,他名不见经传,所属企业规模连台湾一千大制造业都够不上;但如今却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科技首富,麾下企业遍及欧美 。 他就是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 。 英雄莫问出身低 黑手雄心与天齐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 ”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老大 。 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 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 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 。 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 。 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 。 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 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 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 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 。 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 。 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 白手起家目标大 雷厉风行明赏罚自初创鸿海,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 。 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他创造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 。 为了达成目标,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52州中的32个,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 。 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 。 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 。 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 。 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 。 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产品 。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 。 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 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 。 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 。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 再企业管理方面,郭台铭治厂如治军,重视纪律,讲究细节 。 郭台铭用人方面的口头禅是:“不管高科技还是低科技,会赚钱的就是好科技” 。 为了获得高回报率,他用人唯才,奖惩分明 。 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与技术骨干,郭台铭从不吝啬,给予巨额奖金 。 近几年每年年末鸿海员工聚餐,郭台铭提供的奖品总值都高达数亿元新台币,头奖高达数千万元 。 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 。 因此,虽然鸿海集团近年配股分红居高不下,郭台铭也成为股东热烈追捧的对象,但郭台铭和鸿海却始终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 抓住商机谋发展 大陆投资壮鸿海虽然鸿海再台湾已经具备了技术能量,但最终得以壮大的根本原因,与郭台铭投资大陆的决策密不可分 。 1988年,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投资大陆,在深圳成立了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 。 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他成功的着力点,即得到了丰沛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历程 。 到90年代,富士康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 。 如今,鸿海在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缆、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 。 正是靠着在大陆的投资,郭台铭得以实施“扎根中国,放眼全球”得策略,达成全球最大的电脑整机和零组件生产企业集团及全球个人低价电脑的主要制造基地的经营目标 。 2003年10月,郭台铭回到故乡山西,参加富士康企业集团(太原)科技工业园的开工仪式,总投资10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工业园暨鸿富晋精密工业(太原)有限公司,占地1000余亩,首期开发500余亩,预计2004年6月正式投产,成为山西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项目 。 正因为大陆是鸿海发展壮大的源泉与凭借,2001年,郭台铭在深圳的富士康公司成立中国支部,这是第一家成立支部的台资企业,其内在的含义不言而喻,“毕竟大陆对郭台铭、对鸿海的发展太重要了” 。 科技首富脑清醒 如火如荼谋扩张郭台铭深知,“一个产业里,做第一名才可以稳定赚钱,第二名有点钱赚,第三名损益打平,第四名随景气沉浮,第五名往后要么等着被收购,要不就是被淘汰出局 。 ”1999年,郭台铭连续合并了岛内的华升、广宇等企业,不仅开启了内部上下游整合,事业版图也正式从鸿海精密工业单一公司发展成为企业集团,郭台铭也开始跻身岛内大企业家的行列 。 到20世纪末,鸿海已在欧亚美三大洲设立了60多个海外制造中心及分支机构,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 。 近几年,郭台铭的扩张行动更加如火如荼 。 继成功打人电脑主板与手机生产领域后,他于2000年在捷克设立光通讯事业生产基地,2002年投资创立群创光电公司,进入液晶显示面板制造领域,2003年收购芬兰公司扩大手机机壳生产 。 现在除了半导体产业外,鸿海的投资几乎遍及岛内高科技明星产业 。 郭台铭事业越做越大,他已连续3年被美国《富士比》杂志列为台湾科技首富,鸿海公司产值连续3年稳居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企业 。 但他已准备激流勇退,强调2008年58岁时就要退休,而且不打算交棒给郭家人经营 。
- 柯以柔老公「柯以柔和柯以敏」
- 什么的编钟「编钟有哪些」
- 陈慧琳快歌「陈慧琳快歌视频」
- 女演员李婷「演员 李婷」
- 左耳电影票「左耳电影景点」
- 伊能静言论「伊能静的现状」
- 林书豪姚明「林书豪与姚明谁的成就高」
- 卡扎菲被捕「卡扎菲 被杀」
- 中国对伊朗「中国对伊朗军售720亿」
- 李小璐伴娘「李小璐结婚伴娘有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