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在哪里是哪个省


雁门关在哪里是哪个省

文章插图
雁门关,中国古代关隘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南,古称“西塞”或“外郭”;北连蒙古高原的阴山山脉,南接塞外高原的雁门山、紫荆山,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关城两座、敌楼十余座和多个烽火台 。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要塞 。明朝以后为边军防守地带 。清朝中叶以后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1、著名的“雁门关”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9年),北边匈奴攻破雁门关 。北地匈奴人逐走匈奴的一部分 。后来,汉军经大宛、乌桓、鲜卑等族的追击,又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6年)进攻汉军,匈奴又南侵 。当时汉军经雁门关进入边塞,但匈奴尚未攻克代郡(今山西代县)、代师(今陕西宁武)等地,而汉军的北境则早已进入大同 。汉军于公元501年至570年先后三次攻取代、代郡两府后,最终失败 。
2、地理位置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南40公里处,地处山西省中部偏南、长城线上,北接山西省大同县、偏关县 。长城依山而筑,山势巍峨,长城遗址大多为明清所建,并有军事防御设施 。古代人们认为“代州之南有雁门,代北之地曰‘雁门’” 。在今大同市南郊10公里处的万里长城第一关——雁门关旧址处设有烽火台三座;又在现广灵县北部的雁门山西麓的山坡上设立了3座烽火台 。此外在离雁门关不远处的紫荆山还设有一座长城烽火台 。
3、历史沿革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平王曾在此设置大宛,公元前122年,汉高祖在此设置雁门郡 。公元前111年,辽代长期在此驻军,到金代时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设五城,雁门关东为阳山城和阴山城,西为阳谷城,北为雁门城 。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2年)至洪武二十九年(1393年)改左宁镇总兵为左宗棠,驻兵于此并派左宗棠于关外击败金朝;宣德五年(1435年)七月左宗棠北返并屯兵于此,因以山名为“雁门山”;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左宗棠回关驻兵于此并击退金国铁骑;清顺治十年(1651年)十二月辽军驻屯于此并击败金兵 。清顺治十一年(1655年)三月金兵复据山海关北犯辽右时被左宗棠击退 。
4、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雁门关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 。它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它以雄伟古朴的山门,精美华丽的敌楼,雄奇壮美的长城,雄奇险秀的风光享誉中外,更有神秘莫测的远古文化和灿烂多元的汉民族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中原文化与塞外文化、边塞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交汇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了解到古丝绸之路上的军事文化与贸易文化的互动关系;还可以体会到边塞塞外的民俗文化与中原民间艺术相互交融的无穷魅力!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接壤处,东接山西大同市灵丘县;西连山西五寨县;南临山西省阳高县;地处两省三地交界地段,是连接中原及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和战略重镇;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额济纳旗相连;为中原与蒙古草原之间的文化交汇之地 。
5、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雁门关在哪里是哪个省】雁门关是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关之一,其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地位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雁门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古代军事要塞,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同雁门关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大同市市委、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雁门关旅游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81万人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