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当年是如何上位的( 五 )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 。 汪精卫暴跳如雷:“我是国民政府主席、又是军事委员会主席 , 介石这样举动 , 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 , 这不是造反吗?”

出人意料的是 , 正在广州考察的苏联军政代表团第一时间退让 , 认为事件的发生主要表现在“顾问的过度越权和对中国将领们的过分监督” , 责令季山嘉等人离粤回国 。 汪精卫脸上挂不住 , 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 , 先是告病隐匿 , 继而一走了之 。 陈立夫时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 , 据他分析 , “中山舰事件是一项失败的反蒋阴谋 , 可是后来反而促成了蒋先生的成功 。 因为他把握这次机会 , 取得了党政的实权来对抗当时的政治环境” 。

不管怎么说 , 国民党大佬遇害的遇害 , 远走的远走 , “一大”时候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的蒋介石迅速崛起 。 人红是非多 , 南方革命大本营的阴云尚未完全散去 , 国民党元老古应芬、伍朝枢等人又三番五次怂恿蒋厉行“反共” 。 4月3日 , 围绕党务问题 , 周恩来和苏联顾问相继登门 , 蒋左右为难 , 坦言“今日之处境 , 若以无主见者当此 , 诚不知措手足矣” 。 夜深人静 , 蒋介石提笔写了一份长达三千余字的“整饬党务军备”提案 , 建议国民党中央“应即于一月内召集全体中央执行委员会 , 整顿纪律 , 检查分子” 。 提案分为“国内形势与外交方针”“本党内部之整理”“军制之意见”“本党以后进行之方针”“北伐之准备”等几个部分 , 其中近一半的篇幅涉及如何处理与共产党的关系 , 就是后来著名的“整理党务案”之雏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