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根香蕉,会发胖吗 我想减肥..( 二 )


郑渊洁:咱俩上次说过,孩子身上的所有缺点,都是孩子从他们身边的成年人身上学来的,特别是从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身上学来的 。孩子身上有三种素质最强大无比,想像力、模仿力和逆反力 。其中模仿力可谓登峰造极 。家长想让孩子改正所谓的缺点,不应该直接批评孩子,而是要找到孩子身上缺点的出处,也就是源头,然后对源头进行斩草除根式的灭除 。
郑亚旗:我在家常听你说,表扬孩子要直截了当,批评孩子要转弯抹角 。
郑渊洁:孩子出生以后,他的脑细胞都处于冬眠状态,需要外力来激活它们 。这个外力,主要是父母 。人的脑细胞分很多区域,你夸奖孩子,孩子大脑中优秀的脑细胞就被激活了,他就真的优秀了 。你贬低他,他的脑细胞中的消极区域就被激活了,孩子就真的越来越不行了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出人头地,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鼓励、鼓励、再鼓励 。表扬孩子要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 。批评孩子一定要三思而行,顾左右而言他 。
郑亚旗: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很重要 。假如有个孩子在学校老是成绩不好,他又懒散,作为家长,也鼓励他?
郑渊洁: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这肯定不是缺点,相反,可能正是他的优点 。我们知道,如今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填鸭式应试教育,完全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甚至如鱼得水的孩子,不会是创造型人才 。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不需要只能重复前人知识的考试机器 。孩子日后能否出人头地,取决于他是不是创造型人才 。为什么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读书时的考试成绩都不好?正是这个道理 。这些创造大师在幼年都无法容忍应试教育 。爱迪生被学校除名 。牛顿藐视老师 。爱因斯坦更是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由于不尊重老师,他在16岁时退学 。老师当时给爱因斯坦下的结论是这个人终身一事无成 。
郑亚旗:爱因斯坦后来还是上了大学吧?好像是苏黎世联邦工业学院 。
郑渊洁:爱因斯坦是以全班倒数第二名的成绩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学院毕业的,毕业后,由于成绩差,没有任何一家学术机构要他,他只能靠当家教谋生 。
郑亚旗:看来,天才不会和现行学校教育水乳交融 。
郑渊洁:天才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蔑视权威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就是权威 。爱因斯坦有一段著名的话:“因为我蔑视权威,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也成为权威 。”能成为权威的人,都是靠蔑视权威起家的 。
郑亚旗:这话比较耐人寻味 。好像没有哪位天才是性格顺从的人 。我明白了,如果有个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考试成绩不好,对老师也不顺从,这不但不是孩子的缺点,反而可能是孩子的优点,家长不必忧心忡忡坐卧不宁 。
郑渊洁:正是这样 。假如某位家长的孩子是爱因斯坦再世,他在学校蔑视老师,考试全班倒数第二 。该家长勃然大怒,对小爱因斯坦横加贬斥,怒目恶语,就为了那除了记忆力什么也说明不了的考试分数和孩子死活过不去 。其结果,不就是将眼看到手的给诺贝尔奖得主当亲爹亲娘的资格拱手让给您的邻居吗?
郑亚旗:天下有这么傻的父母吗?
有感于郑渊洁的教育方法 几年前,从某张报纸上就早知道郑渊洁教育儿子的方法很特别,而且也很成功 。偶然看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听郑渊洁和汪涵、马可的访谈,在开怀一笑的同时,他独特的教育方法也从心底引发了一些共鸣,也不得不真是从内心深处佩服郑渊洁的高明 。郑渊洁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方法,制约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千人一面,再大的林子也只是一种小鸟的踪影 。他说儿子上学校二年ji时,老师布置一篇《下雪》的作文,他替儿子写的得意之作竟被判为不合格,要求重写;反而是初中毕业的小保姆代写的作文,被老师评为满分 。此件事后,唯恐自认为继承有他遗传因子的儿子被学校教育“摧残”,他索性将儿子领回家,自已编写教材,亲自教育儿子成长 。郑渊洁的做法显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能做的,我们没有他的能耐,也不可能不去工作,仅凭手中一支想象力丰富的神笔,便赚来大笔财富,也不可能自己劳神费力,亲自动手,为孩子们编写一套教材 。我们毕竟都是普通人,我们没有郑渊洁的才气和实力 。但他教育孩子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倒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郑渊洁说,孩子们有三样东西十分重要,一是想象能力,二是模仿能力,三是逆反心理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模仿力方面,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将来象你一样,那你就做一个本色演员;如果你想想让孩子超过你,你就时刻做一个演技派演员 。即使你很不喜欢读书,但你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你就必须时时在孩子面前煞有介事地读书、做眉批,让他耳濡目染,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 。确实如此,孩子们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十分重要,要不然,孟子的母亲也不会因为担心邻居影响儿子的学业而三迁其居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强将无弱兵,想来与他们生活成长的大环境都是分不开的 。报载,某地有个状元村,历史上出了多名状元,还有很多进士,新社会考上的大学生更多,想来这些都与该地崇尚文化、尊重知识的历史传统是相统一的 。由此还想到身边的一些事,多少年来,我老家的村上人对有文化人一直是礼遇有加,相当尊重,谁家考上一个大学生,满村人都觉得脸上有光 。所以我们村子也由此成为当地十里八村有名的人才村 。而且,考上大学的,又大多是一家子的或近门的孩子,想来这也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说到孩子的模仿力,郑渊洁举例说到了孝道 。他说,你想让儿子对你孝顺,你就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 。他说,一次他买了一个大电视,直接送给了父母,儿子问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家用 。郑渊洁说,咱们活得比爷爷奶奶长,以后可以看更大的 。后来,他家里吃虾,儿子就让他吃,说他以后还可以吃更大的虾 。现在,有很多人总说如今的小孩没有爱心,自私自利,不知道孝敬老人 。可由郑渊洁的话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为人父母者,是否也做到了孝敬父母、富有爱心 。上梁不正,下梁自然就顺着慢慢歪到一边了 。想让孩子不走歪路,父母就要在前面站得腰直身正 。一点小事,反映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模仿的标本,父母必须做好榜样 。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必须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为孩子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益环境 。郑渊洁还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考虑到孩子的逆反心理,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就告诉他,我们家里很穷,我们读不起书 。这是一句玩笑话,却也说明问题 。家境不好,可能反而能促进孩子早日成才 。环境优越,却不一定保证孩子都能成才 。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优越、舒适的条件,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美德、直面挫折的勇气,不能过于溺爱娇惯,把他们一个个都养成温室的小草,经不得半点生活的风吹雨打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找的diyi份工作是给超市扛了俩月食用油,后来进到一家电脑公司,从普通员工做起,几个月时间便做到技术主管、技术总监,现在又成立自己的公司,事业干得红红火火 。郑渊洁为自己的儿子打工,也算是教子有方吧,看来他的教育方法确实很实用,值得我们借鉴 。俗话说,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今天看电视听郑渊洁一侃,真是让人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强烈建议,那些从事神圣教育事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有必要请郑渊洁好好讲上一堂课,转换一下思维定势,也许会对如今的学校教育受益匪浅 。TOP 导语)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儿子郑亚旗小学六年ji的时候,和儿子一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在家上学 。如今22岁的亚旗早已从家庭学校毕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了自己的位置 。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郑渊洁的童话世界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但受郑渊洁影响最大还要数他的儿子郑亚旗,他不但看着爸爸的童话故事长大,还依靠爸爸亲手编写的教材,在家完成了所有的中学课程 。18岁那天,他从家庭学校毕业,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在社会上打拼 。从在商场扛鸡蛋的打工者到报社网络技术部主管、《皮皮鲁》杂志主编,郑亚旗几年间的角色变化,让他越来越坚信自己不比任何正规学校毕业的孩子差 。而他的特殊教育经历完全源于他小学六年ji时和爸爸一起做出的一个决定 。《父母》:当初怎样就决定要在家上学了?郑亚旗:准备在家上学是小学二、三年ji就有的想法 。我上学以后觉得学校的教育和郑渊洁的教育有很大区别,郑渊洁和我说应该尊重所有的人,包括动物植物 。做人要正直、善良、守信 。但是我在学校发现老师没有这样教育学生,甚至能因为某个学生忘带了一本书而侮辱他说“将来吃屎都接不上热的” 。回来问郑渊洁,他说他觉得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学校习惯于发现学生的差异,然后缩小差异 。其实这真是一种很可怕的做法,因为人身上最宝贵的就是差异 。我不上学是我们一起决定的 。决定在家上课的时候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络 。我95年上网,朋友基本上都是网友 。网上应该算鱼龙混杂了吧,接触社会应该比同龄孩子多 。郑亚旗在家庭学校的教材非常特别 。那是郑渊洁把自己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罗克等主要人物贯穿起来,用写童话的手法给儿子编写的一套400余万字的教材 。那里没有升学压力、考试排名,没有邪恶、争斗 。“道德篇”、“创新篇”、“怀疑篇”等10个篇章都充满了趣味,让郑亚旗在这份特别的教材里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父母》:爸爸为什么要编特殊的教材给你?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郑亚旗:本来他是想用统一教材,只是在家教的 。但是他看了所有初中高中课本和教参,觉得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有些没用的知识太多的告诉孩子,有用的却没告诉 。他就自己编了10部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法律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和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 。郑亚旗在家的学习开始了 。郑渊洁给亚旗请了三位老师,教授数理化 。他用三年时间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 。只要亚旗感兴趣的事情,郑渊洁就鼓励他学 。他很快迷上了电脑,甚至后来教会了爸爸用电脑写作,再后来自己也成了网络部主管 。而亚旗不感兴趣的事情,爸爸从来不要求他做 。他没有背过唐诗,也没有学过书法、美术、音乐等 。就连考试都非常有趣 。爸爸使用的是逆向考试法,就是儿子出题考爸爸,只要能让爸爸考不及格,他就及格了 。于是亚旗拼命的出怪题,在兴趣中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父母》:在这种特殊教育下,你觉得比别人少了什么?这在工作以后对你有影响吗?你又多得到了什么?爸爸给你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郑亚旗:少了的可能就是早恋的机会吧,那种回忆应该是很美好的 。这个是比较遗憾的 。其他的不同在工作中也没什么影响 。多得到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 。用郑渊洁的话说就是\”哪怕以后郑亚旗走投无路,沦落到当作家 。也会因为和其他作家有着不同的经历,而写出不同的作品 。\”我最受益是在一个平等和有自尊自信的环境里长大 。郑亚旗18岁生日那天收到了爸爸的两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份是一辆奥迪轿车,另一份是一个通知:“过完18岁的生日后,你就不能从我这里要一分钱了 。如果你住在家里,还要交你那一份水电费、伙食费和房租 。”郑亚旗走出了家门 。因为没有大学文凭,屡遭碰壁之后,他的diyi份工作是在商场里扛鸡蛋,3个月后,他又争取到了一份月薪只有300元的报社网络部的工作,和自己想成为网络工程师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1年多的时间,他以自己的实力和勤奋、踏实的工作精神,成了这家报社的网络技术部主管 。父母》:你在家学习这些年,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另类?有没有担心过自己将来能干什么?郑亚旗:另类的话可能就是朋友都是比自己大很多的人,同龄朋友不多 。郑渊洁在我13、4岁的时候就说在18岁以前要什么给你什么,过了18岁要什么都不给 。从那时候就开做以后生存的准备了 。所以也没怎么担心过 。《父母》:当你diyi次找工作碰壁的时候,自卑过吗?郑亚旗:自卑还真没有 。郑渊洁从小就不停的鼓励我,他觉得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去学校讲课,他在班上随便指了3个学生,说他们以为肯定能得诺贝尔奖,若干年后他们真的都成功了 。后来这个诺贝尔奖得主说他只是随便指的 。郑亚旗的生活总是在他的创意下不断发生着变化 。他策划的电视节目《郑式胡说》,因为爸爸的不合作,最终流产 。但他怂恿爸爸把自己的经典童话造型“皮皮鲁”改编成漫画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今年1月,以郑亚旗为主编的《皮皮鲁》画报推出 。已经二十多年没被毙稿的郑渊洁,这回遇上了一个严厉的“领导”,前段时间,郑渊洁新写的60篇“迷你皮皮鲁童话”被郑亚旗毙了42篇 。郑亚旗目前的打算是把郑渊洁的作品陆续改成动画、漫画、游戏和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打造中国自己的童话品牌 。《父母》:从你的受教育的经历上看,父母对孩子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郑亚旗:最可贵的就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做到真的尊重 。我的小妹妹今年5岁,郑渊洁本来是先让她用现成的教材在家教育,不过他忽视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妹非常向往上学,就是因为郑渊洁老和她说“咱们不上学” 。如果你一直和你的孩子说咱们不能上学,上不起 。那他肯定是全中国最想上学的孩子 。郑渊洁觉得孩子想上就让她上 。郑渊洁永远把孩子的想法放在diyi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