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似话语,都很常见,它们有个共同特点:企图让孩子“消灭”负面情绪 。

文章插图
有点常识,你就知道:负面情绪无法消除,你只有先接纳它、正视它,慢慢让正面情绪占领心灵,才会阳光起来 。
学会接纳情绪,前提是理解自己的情绪 。很多孩子虽然存在各种负面情绪,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
家长可以试着引导他,用小纸条给他画各种脸(或者让他自己画,也可以从网上搜搜各种“表情脸”):
“这几个头像,分别代表愤怒、犯愁、郁闷、紧张、焦虑,你现在属于哪一个?”
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情绪也没有多少意识,“学习情绪”是表达、接纳情绪的第一步 。
据说爱斯基摩人表达“雪”的单词就有一百多个,情绪的表达也可以细分,不学习就很难表达 。
消极情绪跟疾病一样,很多疾病,孩子只是觉得难受,但到底哪里难受,是恶心、烧心还是疼痛、酸胀,孩子表达不出来;一旦他意识到,“某种状态可以用特定词汇表达”,就迈出了第一步 。
他会想:“哦,我现在有点抑郁 。”这种认知,增强了确定性,让他不那么迷茫了,采取冲动行为的概率就会降低 。
第一步是认知情绪,第二步是表达情绪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情绪进行表达:
“你好像有点不开心,可以和我说说吗?”

文章插图
一定要引导孩子来说,家长不要草率地下定义、下结论,控制住自己的表达欲、判断欲、剧透欲 。
即便家长把孩子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你说出来,和孩子自己说出来,完全两个概念 。
孩子说出来,会感到十分轻松,有些缠绕在内心的问题,也不那么纠结了;
你说出来,孩子会想:“这你都看出来了,太可怕了,以后要更好地隐藏才行 。”
家长要放低姿态,这也是其一 。
认知、表达之后,是引导孩子接纳情绪 。
这个时候,最好讲故事,不要讲道理 。
比如,你可以讲讲自己小时候郁闷的事情,比如考试不及格,被老爹打了,甚至离家出走 。
不要考虑面子问题 。都成家长了,还要什么脸呀?
你讲自己的糗事,就站在了和孩子平等的位置 。通常他会很感兴趣地听,但绝没有歧视你的意思,因为他也这样 。

文章插图
讲完之后,和他讲一丁点道理,不能超过三句话,核心就是:
“没什么大不了的,谁都会抑郁,可过阵子你再想想,这算啥呀?”
- 青少年如何应对网络犯罪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
- 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多重要 青少年要有健康的体魄
-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吸毒人数变化 2018年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
- 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如何吸引青少年
- 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 全面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网评
- 未成年叛逆教育培训机构 青少年叛逆教育培训基地
-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议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措施
- 如何让青少年摆脱网瘾的建议 中小学生网瘾治理
- 关爱青少年身心发展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 青少年身心健康 全面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网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