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要喝水 ,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 但喝水有什么标准和要求 , 很多人就可能回答不上来了 。 殊不知 , 这个小小细节里 , 包含着吃药大学问!
水喝不对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有些患者往往服药时 , 并不太关注这个细节 。 一片药一口水?两颗胶囊半杯水?或者有不少人认为 , 吃药时能用水把药吞下就好 , 和喝水多少有什么关系呢?
喝水对于吃药来说 , 是非常重要的 。 用水不当 , 轻则使得药品不能达到它的最大功效 , 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药品的不良反应 。
今天 , 药师就分别从药品剂型、药品代谢 , 以及列举特殊药品的角度 , 告诉大家每种药品 , 用多少水服用最合适 。
当然 , 药师还是建议大家 , 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药 , 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
服药喝水越多越好?不见得
把药品生吞下去大家都知道是不成的 , 那索性多喝点水?问题来了 , 也不是所有药品都是喝水越多越好 。 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缓解腹泻的药物:如蒙脱石散之类 , 如果在服用后摄入过多水分 , 会影响药物固定抑制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 。 因此一般该类药物说明书上 , 会明确标明药物与水的服用比例 , 比如一袋蒙脱石散 , 需要倒入50ml水后 , 混匀快速服完 。 即使在此类药物服用后 , 一小时内也应该减少喝水 。
保护胃黏膜作用的药物: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 , 如果在服用后 , 又摄入大量水分 , 只会消解此类药物为保护胃黏膜而形成的凝胶状物 , 致使酸性离子弥散 。 所以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尽量少喝水 , 控制水分摄入 。
一些中药糖浆剂:为了起到润喉止痒效果 , 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蜂蜜 , 使药剂在服用后能覆盖黏膜表面 , 有利于药效发挥 。 所以服用中药糖浆剂时 , 一般会建议少喝水 。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应直接在舌下含服 , 通过舌下静脉吸收 , 服用后30分钟内不宜喝水 。
抗利尿药: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 , 服用期间不宜喝水 , 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 。
药品剂型不同用水量大有区别
冲剂和传统中药颗粒剂
配水量:150至200毫升
服冲剂时 , 可参照煎汤药的方法 , 每次用150毫升水冲服 。 现在市面常见的中成药 , 往往是颗粒剂形式 , 这类颗粒剂本身就需要温水冲服 。 例如感冒清热颗粒 , 用150至200毫升冲开服下 , 饮用后再用一口水漱口即可 。
注意事项:根据传统中药汤剂用量 , 冲泡成150至200毫升的汤剂最好 , 不要太稀也不要太浓 。
胶囊剂型
配水量:至少300毫升
胶囊是由胶质制成的 , 遇水会变软变黏 , 喝水少了冲不下去 , 滞留在食管中慢慢地溶解并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刺激 , 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炎 。 若这类不良刺激长期存在 , 甚至可引起食管黏膜细胞癌变 。
注意事项:为保证药物被送达胃部 , 避免损害食道 , 服胶囊时 , 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 。 并且 , 服药后咽下时 , 应稍稍低头 , 这样可更顺利地服下药物 , 避免发生呛咳反应 。
片剂
配水量:150至200毫升
大部分片剂 , 如日夜百服宁、开瑞坦等 , 通常用150至200毫升水送服即可 。 如果饮水很少 , 药物仅靠少量的胃液很难完全崩解 。
注意事项:不可喝太多水 , 否则会稀释胃液 , 加速胃排空 , 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
刺激性药物
配水量:500毫升以上
一些刺激性的药物 , 如果在胃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稀释 , 不能完全崩解成小颗粒 , 会由于局部浓度太高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或溃疡 。 如四环素类药物等刺激性药物 , 不论服用的剂型如何 , 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 , 喝500毫升水可减轻其对消化道的刺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