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是不是最被高估的三部小说?( 二 )


《活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三部小说是不是最被高估,有没有被神化,见仁见智 。如果人人都喜欢,那作品该普通成啥样 。
余华作品《活着》看过一遍电影版的,后来读了纸质版小说,正如作者在序言里写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活着的意义是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整个世界的乐观开朗态度 。作品没有煽情,没有刻意渲染,没有怨天尤人,没有不甘心,平铺直叙,犹如水银泻地 。作品主人公徐富贵最后拉着那头老黄牛消失在夕阳余晖里面,画面舒缓,无声无息,让人心理感觉沉重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向往 。
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新版电视连续剧看了三遍 。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年春节期间将三本纸质书通篇看完了,一字一句通读的那种 。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身处一个平凡的世界,做平凡的事,走平凡的路,但又不甘平凡,苦难中奋斗,平凡中突显伟大 。
陈忠实先生《白鹿原》大约十年前读过纸质版书,看了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版,后又看了刘进导演的电视剧版本的,一个塬、两家族、三代人,熔历史风云,男女风月,生存状态,习俗变迁、文化兴替于一炉 。扎根于白鹿塬,有人为荣华富贵离开塬上,有人漂泊半世又回到这老地方,也有人从未离开过,塬内、塬外两种文化和精神激烈碰撞后的妥协与融合,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对那个时代的真实看法和理性批判,可以说是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缩影 。
一部好的作品不一定非要花团锦簇,有时候平白朴实的语言亦能触动读者的心弦,作品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内容的深度和高度、能否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
【《活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是不是最被高估的三部小说?】经典与否,留给岁月吧,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
这三部小说可读性是比较强的,不存在高估和低估的问题 。
但是在高科技时代,智能时代,明显的脱节了 。
这三部小说只描写了生命意义的一部分,而忽略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与环境变化 。
既然他们忽略了这些,那么未来他们还会重新享受他们描述的悲哀,这是他们创作源泉必然的结果 。
平凡的世界,读七八遍,每次都两三天一口气看完
没有高估,这三本书都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遍 。也许和出身农村有关,里面的人物仿佛就是身边的某某某,从这三本书里看见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