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但是还是有许多相关习俗被保留了下来 。
在行哀礼的时候,配上各种哀戏也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礼俗,尤其是在关中与中原地区,这样的风俗更加盛行,之后被移民带到全国各地,逐渐盛行起来 。
白事上所唱的戏曲,无一例外都是寄托哀思的,并非是在随便演戏,那种搞笑的喜剧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丧仪上,那并非是为了娱乐,而是祭奠的需要而已 。
三,表示孝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传统重视孝道 。
以前古代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尤其是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听戏看戏也都是非常难得的娱乐了,当家里的老人去世了,也算送最后一程 。
老一辈的人与以前古代的人,基本都喜欢看戏,毕竟也没别的消遣 。
在停灵、送灵的时候,能够借此机会再尽一尽孝道,也算是对家里的老人最后的孝敬 。
不仅如此因为办白事的时候,通常会有大量的人来帮忙,尤其是老人,唱戏也是给前来帮忙的人们一起看的,也算是一种比较博爱的活动 。
在办丧事的时候,搭台唱戏到底什么时候出现,已经无从考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从先秦时代,周礼制度确定的时候,已出现雏形 。
白事的确悲伤,但唱戏并不代表对于故者的不尊重,反而是一种礼敬 。
以前在白事场合并不是唱戏这种,而是有一系列的舞蹈、祭礼等等,而随着时间发展,开始出现了类似于后世戏曲的各种艺术形式,发展之后,就成为了白事上的戏曲 。
丧仪上的戏曲,是为了祭奠故者,为了感怀与凭吊,并不是为了娱乐消遣,最多也就是为了酬谢前来帮忙的客人而已,这是必须要搞清楚的事情 。
你所谓的唱戏环节是最近几十年才流行的,八九十年代甚至以前,是没有这个的,特别是北方地区,多数都是单纯的让唢呐班子吹奏!后来人们越来越开放,都变着法的賺钱,唢呐班子也投机取巧,不断的在丧事上加项目,最开始是唱一些传统戏,孝子贤孙的都会给赏钱~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大功率音响,有点歌台,什么流行歌艳舞之类的开始盛行,而且价格不菲,一个挺大的村子,一家发丧基本全村都能听到动静~死者亲属为了不丢面子,大把钱都撒在点节目上了,少则三五十多则好几百!
另外扎纸人送花圈也是逐渐流行起来的,最早的时候就是简单的童男童女,纸钱,聚宝盆,女的扎牛男的扎马~越往后花样就越多,什么电灯电话电视机,小汽车,小楼房,甚至连银行金库啥的都开始扎,越来越不像话!
最近几年好像很多地方都开始叫停了,不允许这样铺张浪费,我觉得挺好,本来简单的请个唢呐班子吹个丧挺正常,后来越来越变味儿,浪费钱不说,各种恶俗下流,让人感到气愤!
办丧事时唱大戏,这种风俗的意思是丧事喜办 。其实早年间,这种风俗,不仅仅存在于农村,城里也是一样的 。

文章插图
寿终正寝是体面的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既重视生,也重视死 。比如,《孝经》开宗明义:
有始有终,才可能趋于完满 。所以,寿终正寝,无疑也是一个人的福分;那么,也就值得生者为之大肆鼓吹啦 。另外,儒家常说慎终追远 。所以,隆重的葬礼,就成为了人的一生当中,最后的也是必备的礼仪啦 。

文章插图
一个人一生无憾,才可能安然地寿终正寝 。所以,前来吊唁的宾客不悲却喜,或者悲中夹带着喜,就成为了惯例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民间,长期以来,有所谓“红白喜事”的说法的缘由了 。既然阳寿已尽,就要安排一场大戏,在锣鼓喧天的气氛中,奔赴另外一个世界继续享福了 。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典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故事寓意
- 黄芪有什么副作用?如何搭配食用功效好?
- 欧冠决赛曼城0:1切尔西,曼城的首发阵容有问题吗?
- 淘宝学生优惠每天都有吗?淘宝怎么进行学生认证?
- 淘宝店铺怎么授权品牌?淘宝品牌授权有什么用处?
- 淘宝等级高了有什么用?等级是怎么提升的?
- 淘宝降权开直通车有用吗?宝贝降权直通车屏蔽多久?
- 情侣之间,有必要每天亲吻吗?
- 有大神可以分享一下高中的学习方法吗?
- 有没有跟孩子一块可以做的手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