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有关于端午节的唐诗吗?( 二 )

彩缕碧筠棕,香梗白玉团",写出了粽子的形状和味道 。诗人郑谷的“渚闹渔歌响,风动角棕香",表明了粽子已为民间普及食品 。诗人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欧擎五云浆",描绘了粽子的大小和质量 。连唐玄宗李隆基吃了“九子粽"之后,也诗兴大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可见当时宫廷对粽子也很珍视 。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
五月的端午,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她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在浓浓诗香中过端午,我们心中又会多了一层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人情趣盎然 。

唐诗有几万首,对于普通人即使有精力读完这几万首,实际上也是没有必要,于是就有很多人开始为唐诗做选本,选本的工作从唐朝就已经开始了 。
《河岳英灵集》可能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唐诗选集,选录了盛唐开元二年至安史之乱前夕的诗人,自常建至阎防等二十四人,共收诗二百三十四首,今存二百三十首 。
《河岳英灵集》所选诗人历仕坎坷,“皆淹蹇之士” 。自这部选集里面就已经有王维、孟浩然、李白、王昌龄、髙适和岑参等人了 。
到了唐宪宗李纯的时候,因为他非常喜欢诗歌,就命令狐楚编录近代及当代名家诗进呈以供御览,命名为《御览诗》,又名《唐歌诗》,又名《选集进》,又名《元和御览》 。
实际上唐代还有很多选集,只选择两个说明了一下 。到了宋代,唐诗的选集更加多了起来 。
《万首唐人绝句》是洪迈于淳熙年间编录的 。皇帝问:唐人绝句共有多少?洪迈答说有一万首 。于是为了凑满一万首,不得不泥沙俱下,所选取的内容太过于繁杂,而且这本书已经不是选集,而是唐人绝句的总集了 。
《唐百家诗选》,这本书相传为王安石所编,这套书选诗一百O八家,诗一千二百六十二首 。像李白、杜甫、韩愈、王维、白居易等大家的诗都不选入,收录都是冷门的诗人诗歌,所以诗集流传不广 。
金元时期最著名的选本就是元好问的《唐诗鼓吹》了,全书选取了王维、高适以下至晚唐、五代七言律诗九十六家,诗五百九十六首 。
到了明代,一个叫高棅的人又选编了《唐诗品汇》,选唐诗六百二十家,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并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
到了清代,最著名的就是沈德潜的《唐诗别裁》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成为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慢慢成为了儿童启蒙的读物 。
所以我们听到唐诗的时候,就会听到关于唐诗三百首的说法 。
而且这个三百首也有说法,《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9首、李白诗33首、王维诗29首、李商隐诗24首、孟浩然诗14首 。
《唐诗三百首》是仿《诗经》三百篇(诗经共311首,其中6首笙歌无内容)之作 。
举例如下:
一、端午
唐 ·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翻译: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 。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 。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 。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