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就写过一首《端午日赐衣》的诗,这首诗在他的诗作中并不出名,却难掩作者激动和兴奋心情,甚至是拍了一下皇帝的"马屁",因为这一次皇帝封他个官职当当,这也是杜甫一生当中当过最大的官----左拾遗 。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大唐由盛转衰 。此时的杜甫居住在长安,穷困潦倒,这一年11月他的小儿子就饿死在家中 。两年后,45岁的杜甫怀着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投奔流亡在外的唐肃宗李亨 。肃宗也很欣赏杜甫的才华,就封他为左拾遗,是个八品官,有替皇帝查漏补缺的职责,大概相当于国家纪委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吧 。杜甫很高兴,就写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终世感念皇帝恩情的心意,可能杜甫领到任命和官服的日子恰是端午节 。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性格任侠,与当时官场风气明显不合拍,他在左拾遗的位置上两年多,就辞官入川,一路上阅尽人间疾苦,写下很多著名的诗篇 。虽然杜甫晚年生活更是艰难,最后客死他乡,但他留下的诗篇堪称当时社会现状的历史记录,可以说,艰难的生活经历苦了杜甫,却成就他千古流传的诗篇!
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称为“端午”呢?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风土记》中有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意指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诗篇 。《全唐诗》中直接写到端午的诗也不在少数 。这些诗篇,有的描写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有的表现生动有趣的节日情景,有的抒发对人生的万千感慨,有的则歌颂与缅怀屈原的伟大人格 。
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此诗不事雕琢,明白自然,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昏君佞臣的无比愤懑 。尤其后两句,大气磅礴,掷地有声 。
赛龙舟是重要的端午节习俗,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龙形的船,做竞渡游戏,是半祭祀、半娱乐性的节目,是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活动 。龙舟竞渡的场面往往是热烈壮观的 。有关描绘赛龙舟的诗歌,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为了衬托竞渡的热闹场面,诗人写到了那些银钗照日、罗衣飘香的美貌女子 。她们柔情脉脉,平日很少出门,今天却纷纷出来观看,一饱眼福 。
“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也由来已久 。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一煮之,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唐代诗人元稹的“
- 首饰如何做?
- 分享这16首涉水名诗 小学描写水的古诗大全
- 有没有一首诗让你读出爱情,人生与死亡?
- 三岁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 有关端午节的4首名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 为什么潮图多数都是欧美风格?
- 一首赞美老师的小短诗 对恩师表达感谢的诗句
- 自卑,懒惰,不想学习怎么办?
- 最著名的十首情诗 中国古代关于爱情的诗歌
- 有关雪景的十首现代诗歌 描写雪的现代诗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