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杨巨源古诗翻译 折杨柳翻译及赏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①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摘自七年级上册)
【典故】
①子规:又叫杜鹃 , 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 , 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 , 名杜宇 , 号望帝 , 后来失国身死 , 魂魄化为杜鹃 , 悲啼不已 , 鸣声凄苦 , 啼声如“不如归去” 。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 , 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
布谷鸟(子规、杜鹃)
2.《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 归雁①洛阳边 。(摘自七年级上册)
【典故】
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 , 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 , 得雁 , 足有系帛书 , 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
【赏析】
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 , 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 , 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
大雁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 , 无人送酒①来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摘自七年级上册课外)
【典故】
①送酒:此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既是“登高” , 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据南朝梁箫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 , 没有酒喝 , 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 。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 , 才醉饮而归 。
【赏析】
这里反用其意 , 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 可是在战乱中 , 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 共度佳节 。所以 , “无人送酒来”句 ,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 , 无酒可饮 , 更无菊可赏 , 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
饮酒、赏菊
5.《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摘自七年级下册课外)
【典故】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 乐府调名 , 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折柳”是“折摘杨柳”的意思 , 据传旧时长安之东有一桥名曰灞桥 , 当时的人们常常会折摘柳枝送给朋友 , “柳”谐音“留” , 委婉表达对朋友的挽留和惜别之情 , 所以人们就会用“折柳”来表达离别之意 。
【赏析】
【折杨柳杨巨源古诗翻译 折杨柳翻译及赏析】这支曲子 , 后来被常常用来表达朋友间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