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韦庄中心思想 韦庄菩萨蛮赏析( 二 )


江南的美,用最美的文字去描摹,去赞咏,都是一件让人陶醉的事情 。由陈道斌填词,杨一博谱曲,歌手金瑶演唱的《爱江南》中,不是就有这样动人的情景和谐美的旋律吗?
爱上一个江南,临摹唐诗里的情节 。走在天青色的石板小街,与你在雨巷里相约,爱上一个江南,挥毫宋词里的小阙,桨声划过点点漪涟 。
那么韦庄笔下的江南有多美呢?只看一下词中的画面就可以领略到了,他没有写杏花烟雨江南的朦胧美,也没有写江南桃花春水的诗意美,只是截取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两个画面 。
你看,那江南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还可以在彩绘的游船上听着雨声入眠,这是典型的江南美景与江南水乡生活 。
韦庄的情怀是借助他的语言来表达的,尤其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两句,清新淡雅,疏朗生动,浅白如画,通俗易懂,词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人物画和风景画 。
也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词人内心深处就是这样感知江南的,所以他笔下所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一幅幅美如画卷的江南水乡景色了 。
但寓居在此的人,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原来是内心的归属感 。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总觉得故乡会亲切一点,所以这两句表达的情感又是沉郁伤感的 。
词人笔下的春景是那样的清朗明媚,而心情却是那样的忧郁感伤,正是眼前的这幅明艳动人的春景撩起了词人内心的无限乡愁 。
词人不加修辞,以白描的手法和朴素自然的语言来写景抒情,在极为简练的笔墨中,构成一种具有明确思想感情的美 。
这种美巧妙地刻画出在特定环境之中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所以这样真情的文字具有真挚感人的力量,这力量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也能让人们的想象、情感在审美感受中随着词人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
下片开头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大意是说: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手臂洁白如雪 。
词人在这里暗用了西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 。司马相如与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一见钟情,两人坠入爱河,但卓王孙反对他们的恋爱,并拒绝提供经济来源,还与卓文君断绝关系 。
为了生活,卓文君就把她的头饰当了,在成都街头开了一家酒铺,自谋生计 。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具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
所以词人韦庄借用这个典故,写出了还在故乡的妻子,词中的垆边人不再是卓文君,指的就是他的妻子 。词人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如霜雪的妻子呢?
这一句中的“月”字,又该如何理解呢?其实这里的“月”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象,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以一种强大的文化载体存在,它千里与共,能够寄托亲朋好友之间的思念牵挂 。
月有阴晴圆缺,暗示人生变化莫测,月也可以寄托亲友之间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所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光皎洁、朦胧,能够带给人无限遐想和超脱的慰藉,能够满足古往今来一切文人雅士所要寄托的所有情怀,所以王建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而“月”在韦庄的这首词表现出一种沉寂而落寞的忧伤,月成为词人抒发乡愁的载体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月”这个抒发词人愁绪情思的载体为他的行文烘托出更为鲜明有力的艺术感染 。
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又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这样的抒情手法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很有韵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