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 ,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 独立而不改 , 周行而不殆 ,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 , 字之曰道 ,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 , 逝曰远 , 远曰反 。故道大 , 天大 , 地大 , 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 , 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 , 它出现在天地之前 。它无声无形 , 独立存在永不改变 , 循环运动永不停止 , 可以把它当做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 。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 , 就先称它为“道” , 再牵强地给它起个名字叫“大” 。“大”会运动发展 , 发展下去就会走向极盛 , 走向极盛后又要返回到原处 。所以说 , “道”有“道”的规律 , 天有天的规律 , 地有的规律 , 治国也有治国的规律 。天地间有四种主要规律 , 而治国的规律只是其中之一 。社会要效法地的规律而发展 , 地要效法天的规律而运行 , 天要效法普遍规律而存在 , 普遍规律要效法自然规律而恒久 。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 , 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 , 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 , 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 , 躁则失君 。
译文:
重是轻的基础 , 静是动的本源 。所以圣人整日漫游也不会离开备有衣食的车子 , 即使有奇观美景 , 也安闲而居 , 超然物外而不为之所动 。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 , 却为了自身的满足而不以国家为重呢?不重视国家就等于背离根本 , 恣意胡为就会失去他本来的君主地位 。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 , 无辙迹;善言 , 无瑕谪;善数 , 不用筹策;善闭 , 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 , 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 , 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 , 不爱其资 , 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
译文:
善于行走的 , 不留印迹;善于言谈的 , 没有语病;善于计算的 , 不用筹策;善于锁门的 , 不用关楗也能牢不可开;善于捆缚的 , 不用绳索也坚不可解 。因此 , 圣人总是善于教诲救人 , 所以没有被弃绝的人;总是善于关爱运用万物 , 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 , 这些做法可以说是明智的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 , 不善人是善人的衬托 。不尊重他们的老师 , 不珍爱他们的衬托 , 即使是聪明的人这样做也是糊涂到家了 。善人与不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微妙 。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 , 守其雌 , 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 , 常德不离 , 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 , 守其黑 , 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 , 常德不忒 , 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 , 守其辱 , 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 , 常德乃足 , 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 ,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无割 。
译文:
知道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 , 却保持着柔弱的品性 , 而安于卑下的地位 , 却不背弃高尚的品德 , 就能恢复到无求无欲的最初状态 。知道什么是显赫 , 却安于被埋没的地位 , 甘做天下的楷模 。甘做天下的楷模 , 言行就不会出现差错 , 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 。知道什么是荣耀 , 却安于屈辱的地位 , 甘做天下的幽谷 。甘做天下的幽谷 , 高尚品德就会永远保持完美 , 就能够同“道”保持一致 。普遍规律会分别变为万物各自的本性 , 圣人由于顺应了万物各自的本性去进行治理而成为它们的主宰 。所以说高明的治理是不会伤害万物本性的 。
- 论贵粟疏的全文赏析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原文解释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翻译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全文翻译 信言不美原文及翻译
- 天仙子诗词全文 天仙子张先翻译及赏析
-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孔子的特别教诲,孔子接受了吗?
- 赵襄王学御落后的原因原文 赵襄王学御全文翻译
- 江南逢李龟年全文解释 江南逢李龟年译文
- 蜀中有杜处士全文翻译 蜀中有杜处士原文及翻译
-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分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
- 绝色诗歌全文及表达意义 绝色余光中原文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