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传闻,重在学习!
孔子问礼于老子,孔子接受了老子许多的教诲,并且受益非浅,恍然大悟 。从老子的真知灼见之中,孔子领悟到许多“道”的奥妙无穷,领悟到许多“道”的人生哲理,从而丰富了他的儒学思想 。两位时代文化巨人的智慧之星交汇在一起,碰撞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最辉煌灿烂的文化 。
孔子接受老子的教诲,在《论语》中有所记载:“鸟,吾知其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而上天 。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孔子将老子比喻为境界最高远,神秘莫测的蛟龙,是对老子教诲的极大认可 。
孔子一向虚心请教,勤奋好学,努力实践 。孔子每见一次老子,他的思想境界就有着进一步地提高,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认识,又有着全新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升华 。使至孔子许多的儒家思想来源于老子,又超越老子,更富有哲理,更体现出哲学的内涵 。
老子对孔子的教诲,令孔子对老子崇拜不巳 。老子向孔子传授了很多周礼的知识,让孔子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更增加了他“克己复礼”的信心 。老子对孔子的教诲之中,孔子也不是盲目地崇拜,而是有选择地吸取精华扬长避短 。
孔子与老子应该是同门宗派,都是研究探索“道”的真谛,有许多的共同点 。但又有许多的区别,各有所异 。老子的思想有其出世而消极虚空的一面,他认为社会的黑暗是源于人们欲望的万恶之源,不如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修身养性 。孔子是入世而积极乐观向上,他认为人生是需要奋斗,要有担当有责任,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
老子的”道”是自然而然,孔子的“道”是人生哲理,孔子的“道”是老子“道”的升华和创新 。
孔子也尊祟顺其自然,但对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有其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那就是设立标准,通过教化,让社会稳定而有序地发展 。
严格来讲孔子没有完全听老子的话!有点一意孤行!
老子(前571年至471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孔子(前551--前479),是春秋末期人,老子比孔子大二十多岁 。史书上有四次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其中一次是孔子同其弟子南宫敬叔一起去的,孔子问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 。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 。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 。

文章插图
孔子不仅去求学了,而且还接受了老子的教诲,在《论语》中,孔子曾经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将老子比喻为境界高远、神妙莫测的蛟龙,是对老子教诲的极大认可 。

文章插图
那么孔子几次求学下来,得到老子数条人生真理,是什么呢?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长者对后生的谆谆告诫,饱含着深奥的睿智而且充满了善意:
其一,告诫孔子注意祸从口出 。那些聪明深察者之所以常常濒临死亡,就在于好议论别人;那些博学善辩者之所以常常危及生命,就在于好揭人恶端 。
其二,做儿女者,要做到心中有父母,做臣子者,要做到心中有君主,而不能只顾到自己 。
最重要的是老子告诫孔子要“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老子告诫孔子要成为一个仁人,这也是孔子开创的儒学以“仁”为中心的重要思想资源 。
- 孔子与老子是对立还是统一?
- 道家风水如何解释的
- 当年离开阿里巴巴的创始人,现在怎么样了?
- 被告人梁永平涉嫌犯侵犯著作权罪一案判决 人人影视字幕组创始人获刑3年6个月
- 分享3道家常美味做法,简单美味又解馋,大人孩子都适合吃
- 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
- 分享5道家常美味,简单好吃又解馋,换着做一周不重样,孩子爱吃
- 你知道道教的创始人是谁么?
- 揭秘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生平
- 琐罗亚斯德教宗教创始人是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