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尘埃落定,房企“三大法宝”决胜下半场( 二 )
财报显示 , 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 , 中海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仅为4.28% , 相比2018年底的4.3%略微下降0.02个百分点 , 处于行业低位 。
除了融资成本较低之外 , 中海也有从项目拿地到开发建设的全产业链业务 , 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 。
上半年 , 中海的财务、销售、管理三费费用较往年继续下降 。 半年报显示 , 其三费费用占合约销售额的比重仅为1.73% , 同比下降了0.57个百分点 。
利润的注重、成本的控制以及较低的三费费用率 , 使得中海的盈利能力始终维持在行业高位(上半年企业销售净利润率26.87%) 。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粗略统计 , 多数房企三费费用率在10%左右 , 三费费用率在5%以下 , 便可称为费用管控能力相对较强 , 而销售净利润率达到15% , 即是行业较高水平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 越来越多的房企在近年来开始强调“精耕细作” , 高周转、降三费成为运营主要模式 , 盈利更是取决于房企自身的运营管控和成本控制能力 。
谨慎拿地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火热土拍之后 , 随着楼市入秋 , 土拍市场也迅速降温 。
以近年来楼市最为火热的浙江杭州为例 , 刚刚结束的杭州两波共12宗“双限”地块 , 其涉宅地块无一触及封顶溢价率 , 不少均为低溢价成交 。
再如上半年楼市同样火热的南京 , 日前曾一口气推出8宗涉宅地块 , 结果却是7幅以底价成交 , 1幅流拍 。
土拍市场的冷清一定程度上缘于房企的态度 。 作为房企的粮仓 , 土地储备再也不是曾经的“越多越好” , 而是适中为宜 。
在今年的中期业绩会上 , 一贯高调的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明确表示 , 公司下半年基本暂停拿地 , “除非有特别好的机会 , 不然基本上在拿地这块目前是停止的” 。 此外 , 包括富力、旭辉在内的多家房企掌门人 , 均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暂停拿地”的观点 。
对于旭辉的“谨慎拿地”策略 , 林峰表示 , “因为我们土储够了 。 ”他认为 , 土储比例一定要合适 , 过高和过低 , 压力到比较大 。 就目前来看 , 旭辉的土储 , 第一质量高 , 第二整体的比例适中 , 因此除非有特别好的机会 , 否则就“暂停拿地” 。
一名房企高管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土储并非越高越好 , 特别在如今的融资收紧的前提下 , 高土储就意味着要占用更多资金 , 如果不能及时进入开发销售流程 , 容易平白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 ”
此外 , 上述高管进一步分析认为 , 相较于量 , 对企业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土储的质 。 如今 , 房价不可能再像几年前一样处于无节制的上涨状态 , 这就导致高溢价热门地块不再受到房企的追捧 , 更不要提地王项目 。 “2017年前后拿地相对激进的房企 , 如今大多都深受地王之苦 , 所以现在很多房企都明令‘坚决不拿地王’ 。 反而许多看上去竞争者不多、低价但自己认为优质的土储 , 颇受房企的喜爱 。 ”
记者 张志峰
编辑 沈玉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