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贪”, 真正的大清国蛀虫

“晚清第一贪”, 真正的大清国蛀虫

----“晚清第一贪” 真正的大清国蛀虫//----

“晚清第一贪”, 真正的大清国蛀虫


"multi_version":false奕劻之贪财 , 可谓骇人听闻 , 堪称“晚清第一贪” 。 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 , 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 , 劝太后让国 , 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 , 断送在奕劻手里” 。 \r\n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 , 爱新觉罗氏 , 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 , 光绪的皇叔 , 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被封为庆亲王 , 又在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 , 世袭罔替 , 是清廷授封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 。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 , 奕劻当了6个月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 是决定清廷命运的关键人物 。 \r\n

\r\n慈禧在咸丰年间与其弟桂祥通信 , 常由奕劻代为捉笔 , 奕劻虽无学问 , 却写得一手好字 , 深得慈禧的好感 。 1884年(光绪十年) , 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 , 本无实权的奕劻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 主持外交 , 并进封庆郡王 。 次年设立海军衙门 , 受命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 。 权位渐崇的奕劻因才能平平而庸碌无为 , 常为世人所暗讥 。 \r\n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 , 奕劻仍任总理大臣 。 \r\n1903年 , 荣禄病死 , 袁世凯得知奕劻将到军机处任职 , 立即派亲信杨士琦给奕劻送去1张10万两的银票 。 奕劻假意推辞 。 杨士琦说:“宫保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 。 在军机处办事的人 , 每天都得进宫伺候老佛爷 , 而老佛爷左右 , 许多太监们一定向王爷道喜讨赏 , 这一笔费用也就可观 。 所以这些钱不过作为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 , 以后还得特别报效 。 ”听了这番话 , 奕劻欣然收下了银票 。 此后 , 袁世凯对奕劻“月有月规 , 节有节规 , 年有年规” , 供奉不断 。 袁世凯还和小自己17岁的奕劻长子载振结拜为兄弟 , 与奕劻套近乎 。 \r\n

\r\n奕劻果然如袁世凯所愿 , 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 , 旋又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 , 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 奕劻为人贪鄙 , 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 , 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 。 \r\n奕劻做事 , 善于猜测慈禧风向 , “荣辱忽焉 , 皆在圣意” , 慈禧对其很信任 。 与八国联军打过一仗之后 , 慈禧有些心灰意冷 , 日常政事由奕劻主持 。 而奕劻则视袁世凯为最可信赖的人 , 时常向他问计 。 奕劻、袁世凯两人的势力迅速膨胀 , 投靠奕劻父子、袁世凯门下成了不少人升官发财的捷径 。 \r\n在清末最后十年中 , 奕劻与袁世凯沆瀣一气 , 一个掌朝 , 一个掌军 , 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个“大北洋”政治框架 , 朝野军政 , 大半北洋 。 甚至于袁世凯在1909年下台 , 也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军事上的垄断地位 , 这无疑是为清朝的灭亡备好了掘墓人 。 \r\n武昌起义爆发后 , 举朝人心惶惶 。 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与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二人皆为袁党)第一个想到能挽回局势的 , 就是袁世凯 。 而能说服载沣重新起用袁世凯的 , 也只有奕劻 。 1911年10月14日 , 由奕劻提议起用袁世凯 , 那桐、徐世昌随声附和 。 不久 , 袁世凯代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 重新组阁 , 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 。 \r\n此时载沣虽被架空 , 但毕竟还是监国摄政王 , 也是海陆军大元帅 , 拥有管辖调遣禁卫军之权 , 仍然对袁世凯构成一定的威胁 。 为了彻底除掉这个障碍 , 袁世凯伙同奕劻 , 告诉隆裕、载沣 , “革命党太厉害 , 我们没枪炮 , 没军饷 , 万不能打仗 。 ”隆裕问:“可否求外国人帮助?”奕劻说:“等奴才同外国人说说看 。 ”过了两天 , 奕劻说:“外国人再三不肯 , 经奴才尽力劝说 , 他们才表示 , 革命党本是好百姓 , 因为改良政治 , 才用兵 , 如要他们帮忙 , 必使摄政王退位 。 ”在奕劻、袁世凯的哄骗之下 , 隆裕让载沣退出监国摄政王之位 。 \r\n这一年年底 , 南北和谈进入关键阶段 , 清帝逊位与否 , 南北双方难以达成一致见解 。 南北议和开始后 , 奕劻主张清帝退位 。 他对隆裕说:“革命军队已有5万之众 , 我军前将士皆无战意 。 ”又对载沣说:“全国已去大半 , 幸能偏安 , 亦难持久 。 果能融合满汉 , 改良政体 , 似不妨和衷商办 。 若因固执而至决裂 , 则满人均为我一家所累 。 ”载沣闻言 , 放声大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