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的全诗赏析 春日即事李弥逊翻译及赏析( 三 )


状语前置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正常语序:竹声新月依旧似当年)
状语后置
登高临远虽多感,叹老嗟卑却未曾 。(正常语序:却未曾叹老嗟卑)
名词作状语前置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正常语序:休(向)北阙上书]
名词作状语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正常语序: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
[即时体验]
3.赏析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
(1)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
答:
(2)清角吹寒(姜夔《扬州慢》)
答:
参考答案:(1)正常语序应是“百战黄沙穿金甲”,意思是经过千百次战斗,黄沙把铁甲都磨穿了 。将“黄沙”提到句首,正是为强调战场上漫天的“黄沙”,突出了边塞战争的特点,以及它特有的艰苦性 。
(2)正常语序应是“寒清角吹”,意思是“寒风中凄清的号角吹响” 。寒字的倒置,除了写实的“寒风”之意,将使读者更多地感受到由凄清的号角所吹出的“寒”意 。
四、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古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歌中很常见 。
名词活用作动词
示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分析:“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
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分析:“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
名词活用作形容词
示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分析:“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
示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分析:“曛”,日落时的余光 。这里是“昏暗”的意思 。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示例:“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分析:“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 。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
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分析:句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青色的”当名词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分析:“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绿” 。春风又使江南岸的树木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呢?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 。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
示例:“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
分析:“轻”,意为“把……看轻” 。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得很轻 。
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陌上桑》)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