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华人为什么要过元宵节?( 二 )


元宵节的由来
1、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第一人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
2、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2000多年前的历史了,宋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
3.元宵节这一天南方人吃元宵,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
4.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
【今天是元宵节,华人为什么要过元宵节?】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 。一个“闹”字把元宵节活泼的气氛渲染了出来 。元宵节并非仅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碗汤圆那么简单,更多在于强调共同享受、传承的文化氛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