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名句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名句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一、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 , 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 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二、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诗人 , 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
②、左迁:贬谪 , 降职 。古尊右卑左 , 左迁即贬官 。
③、杨花:柳絮 。
④、子规:即杜鹃鸟 , 啼声哀婉凄切 。
⑤、闻:听说
三、知识点解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 , 次句叙事 , 后两句抒情 。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 , 突出了扬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 , 使人赏心悦目 。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 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
D.诗歌想象奇特 , 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 , 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 , 于是写了这首诗 。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 , 点明时令 , 融情于景 , 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 , 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 )
A首句寓情于景 , 描绘了一幅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初春景象 , 渲染了黯淡、凄楚的氛围 。
B“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 , 也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
C“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 , 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寄托于明月 , 使明月人格化 。
D全诗选用多个意象 , 以奇特的想象创设一个朦胧的意境 , 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同情、牵挂与思念之情 。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 )
A本诗通过抒情、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 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B“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述 , 体现出李白对朋友的关心之情 。
C“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寄情于景 , 借明月分照两地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与宽慰 。
D本诗意象丰富 。想象奇特 , 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
5.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点明了暮春时令 , 点明主旨 , 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 , 杨花象征离别漂泊 , 子规象征离愁别绪 , 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哀怨之情 。
补充:诗中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 , 有什么用意?
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 , .是取其季节意义 , 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 , 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 , 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 , 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 , 子规鸣叫近似“不如归去”,借此表达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深深的关切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