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10首诗 杜甫最经典的诗是哪首( 二 )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点出诸葛亮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千古英雄最大的悲剧,如何不“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阁夜》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冬,此时杜甫寓居北夔州西阁 。
首联总写阁中所见夔州冬夜萧森景色,营造了笼罩全篇的动荡萧森的气氛 。颔联写黎明前,澄明萧森的空气中响起了军鼓号角声,显得分外悲怨而雄壮 。夜空中的星影,仿佛受到了震撼,倒映在奔流的长江中,摇曳不定 。颈联写朦胧的夜色中,夔州郊野传来了号哭之声,在这凄切的悲声之中,远远传过来渔人樵夫疏疏落落的“夷歌”,更反衬出战后大地的寥落悲凄 。结尾说曾经的蜀地名人诸葛亮公孙述都归于黄土,我也任凭人事寂寥好友凋零吧!
杜甫善以壮景写哀情,此诗中,时光推移,雪霁寒宵,更鼓角声,星影动摇,郊野哭声,渔樵夷歌,无不悲壮动人 。
五、《宿府》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
《宿府》一诗,写于广德二年(764),当时杜甫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府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诗写独宿幕府中所见所闻之景,抒发了独身飘零之感,抑郁寂寞之情 。
《岘佣说诗》:“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作一顿挫,实七律奇调,令人读之烂不觉耳 。
六、《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的经典怀古组诗,这第三首是咏王昭君,明代周珽说:“古今咏昭君无出其右 。”
首联点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起句气势雄伟,用一个“赴”字让千山万壑都有了动感,也将视境的焦点都聚集在了荆门,仿佛天地灵气都向此集中,从而孕育出了绝世美女王昭君 。
颔联仅用十四字,便写尽了王昭君的一生的悲剧,文字精炼,感慨却无穷 。“一去”、“独留”,显得那么寂寞孤独;“连朔漠”、“向黄昏”,显得那么空寂凄清 。寂寞孤独的个人与空寂凄清环境相对照,将王昭君生前死后的寂寞悲凉写得淋漓尽致 。
颔联写王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 。结尾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
七、《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寓居夔州时所写的组诗 。这组诗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作品 。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