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插画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 。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
【译文】
黄帝是少典的后代,叫公孙轩辕 。他很神异,生下来几个月就能说话,脑筋灵活口才好,性格敦厚,办事机敏,见识广博,通晓天下大事 。
那时,炎帝神农氏已经不能约束诸侯——诸侯相互攻打,残害百姓 。公孙轩辕训练军队,以武力征服了那些不听话的部落,迫使四方诸侯归顺 。但是,蚩尤部落最为暴戾,没有谁敢去征讨他 。
炎帝讨伐诸侯时,诸侯便都归附公孙轩辕 。公孙轩辕推行德政,顺应四时播种五谷,安抚百姓,分封土地,训练军队,与炎帝在阪泉郊外展开大战,经过多次战斗,轩辕氏最终取得了胜利 。
蚩尤发动叛乱后,公孙轩辕向诸侯征调军队,与蚩尤在涿鹿郊外决战 。他擒获并杀死了蚩尤 。于是,四方诸侯公推公孙轩辕为天子 。公孙轩辕取代了神农氏,史称“黄帝” 。天下有诸侯不归顺,黄帝就率军去征讨 。平定后,黄帝便离开那里,继续带人披荆斩棘,开山凿道,去开疆拓土 。
黄帝到过东边的丸山和泰山、西边的鸡头山、南边的熊山和湘山,还到北边赶走了荤粥(匈奴)人,在釜山会盟了四方诸侯 。此后,他在涿鹿山下修建了城邑,但仍然迁移往来,没有固定的住处 。因他在营地四周布署军队作为屏障,军队的统领名为“某某云”,故而他的军队被称之为“云师” 。他设置左右大监负责监察各地诸侯 。因四方诸侯和睦相处,黄帝对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比以往多 。他获得了宝鼎,用蓍草来预测节气日辰 。他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和大鸿来治理民众 。他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预测阴阳五行的变化,制定养生送死的仪制规范,推究国家存亡的道理;还按照时令节气播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以及掌握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了解山川河流地势分布以及所蕴金玉等特产矿藏等,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地奉献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有节制地使用山川林泽的物产资源 。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他给其中的十四个分封了部族,另赐以氏为区别 。他的正妃是西陵部落的嫘祖 。嫘祖生了两个儿子,即封地在长江流域的玄嚣和封地在若水流域的昌意 。玄嚣和昌意的后代都统治过天下 。昌意娶了蜀山部落的昌仆为妻,生子高阳氏 。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翻译 绛侯周勃世家文言文翻译
- 陈涉世家全文及翻译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及原文
- 现代五帝钱有风水作用么 五帝钱和风水钟的功效区别
- 史记酷吏列传翻译 酷吏列传原文及翻译
- 史记李将军列传翻译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
- 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 史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史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赏析 卫将军骠骑列传翻译
- 范蠡和西施真的是恋人吗?
-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 货殖列传序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