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再“喊话”,背后透露3大明确信号,房价走向已无悬念?
----银保监会再“喊话” , 背后透露3大明确信号 , 房价走向已无悬念?//----
----银保监会再“喊话” , 背后透露3大明确信号 , 房价走向已无悬念?//----
"multi_version":false
时间过得很快 , 又迎来了中秋佳节 。 当和亲戚朋友围坐在一桌 , 买房往往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 现阶段 , 楼市已全面降温 , 但对多数热点城市来说 , 房价仍然属于高位盘整阶段 , 并没有迎来实质性下跌 , 所以对未来的房价走向不仅购房者琢磨不定 , 连业内专家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 , 过去两年 , 自己对房价必涨的预期发生了转变 , 多数时候劝大家不要买房 。 相反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则表示 , 当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后 , 房地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才会下降 , 所以还会有15-20年时间的红利期 。
在笔者看来 , 关于房价预判 , 婆说婆有理 , 公说公有理 , 但归根结底 ,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走向是市场和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 所以下一步是继续下行还是出现回暖 , 关键还是要看政策走向 。 值得注意的是 , 从2016年930调控算起 , 楼市调控已经接近三年了 , 很多人基于以往调控的经验 , 可能会认为调控到了放松的时候 , 所以这时候更应关注政策走向 , 以及监管部门的态度 。
银保监会再次补刀房地产 , 持续加强对金融市场乱象整治 , 特别是针对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防范 。
随着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 , 9月11日 , 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在通气会上的发言 , 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 笔者认为 , 发言中有几句话值得大家好好揣摩:其一 , 调整信贷结构是进行时 , 没有完成时 。 其二 , 严监管的取向没有改变 , 只是监管重点有变化 , 没有控制房地产企业贷款增量 , 压降的主要是违规绕道“输血”房地产的资产 。 其三 , 同业理财、影子银行是中小银行风险最突出的地方 , 将一些表外高风险资产得到压降 , 或者表外业务转到表内 , 管理会更加规范 , 也有利于监管 。
其实 , 早在9月初 , 中国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 , 通报了部分中小银行存在的违规行为 , 比如违规为证件不全项目提供融资 , 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项目发放贷款等 。 据称 , 多家银行收到窗口指导 , 全面收紧面向开发商的开发贷额度 , 要求规模压缩至2019年3月底水平 。 那么 , 短短半个月时间不到 , 银保监会再次“出手” , 给市场透露了哪些信号呢?这是否意味着房价要彻底熄火了呢?
银保监会再次补刀房地产 , 透露3大重要信号
第一 , 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下 , 2019年下半场将继续加强对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的监管 。
数据显示 , 2019年1-8月 , 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高达367次 , 累计次数刷新了房地产调控纪录 , 而且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 看到这里 , 可能有人会问 , 楼市已经平稳了 , 为什么银保监会还不断出手并加强对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呢?对此 , 笔者认为 , 虽然楼市整体已经平稳 , 但是对于许多热点城市来说 , 房价依然比较坚挺 , 而且一旦放松了楼市调控 , 不仅前期调控可能半途而废 , 后期投机炒房依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
其实 , 早在去年年末 , 住建部就明确了2019年“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 尤其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 , 收紧信贷融资 , 尤其是开发商过度融资 , 可以抑制开发商的拿地热情 , 降低溢价率 , 甚至“地王”的产生 。 显而易见 , 地价稳定是房价稳定的基础 , 一旦房价稳定了 , 市场预期也就稳定了 。 此外 , 在推动脱虚向实的背景下 , 加强对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业的监管 , 可以打击投机炒房 , 以及通过首付贷、透支信用卡购房等行为 , 从而引导资金流入实体行业 , 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