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利润大幅下滑,潘石屹会是清醒的极少数吗?

SOHO中国利润大幅下滑,潘石屹会是清醒的极少数吗?


"multi_version":false

丑媳妇也得见公婆 。

这些年 , 基本上从公众视线里消失的SOHO中国 , 也躲不过业绩公布这一关 。

8月30日 , 上市公司SOHO中国发布公司2019年半年报 , 实现营业额约人民币8.89亿元 , 净利润约5.65亿元 。 净利润同比下滑48.36% 。

曾经的百亿房地产企业 , 如今营收只有20亿 。 总营收从2013年的149亿直线降至2014年的69亿 , 2018年更是只有20亿营收 , 随着今年只录得10亿的总营收 , 今年大概率营收也维持在20亿的水平 。 而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更是只有8.89亿 。

于是 , 有财经媒体质疑:SOHO中国怎么了?痴迷木工的潘石屹为何搞不好地产开发了?

环环对SOHO中国的业绩表现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 让我感兴趣的 , 是网上流传的某媒体记者采访潘总的一段短视频 。

视频中 , 记者在某活动现场一路追着潘总 , 不断抛出问题 , 潘总边走边答 , 步速还挺快 。 环环相信 , 这不是一次预约好的深度访谈 , 而是逮了个正着 。 所幸潘总向来不讨厌媒体记者 , 表达欲一直比较强 , 断断续续听完 , 还真是说出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

围绕SOHO中国上海抛售商业物业一事 , 潘总向记者科普了一下商业物业的投资回报率 , 以及目前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倒挂的现象 。 亦即房企融资成本要远远高于商业物业的租金投资回报率 , 但为什么还有人接盘?原因是 , 仍然有人看好后市 , 认为未来房地产还会往上走 。 记者问:接下来还会不会再抛物业?潘总说 , 不会了 , 因为SOHO中国财务数据已经平衡了 。

如果潘总对记者说的都是真话 , 那么SOHO中国业绩断崖式下跌则有迹可寻 。 而从潘总的一番谈话中 , 也透露出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第一 , 潘石屹退隐江湖从传闻到水落石出 , 越来越明显和坚定 。 内部 , 权力向夫人移交 , 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外部 , 如痴如醉地玩起了摄影和木匠的“勾当” 。 时不时对楼市时局有所评判 , 但观点一直偏右和消极 。

潘石屹在视频中对媒体记者说: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 一是 , 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4平米 , 已经属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 这就说明现在中国的住房已经严重过剩;二则是租金回报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的关系 。 就拿办公来说 , 租金回报率只有3%左右 , 而银行贷款已经达到了4.9% , 甚至5%、6% , 这生意怎么做呢?

潘石屹说千万别限制房价 。 中国的M2(广义货币量)是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1倍 , 美国则是0.9倍 。 人民银行发了那么多钱 , 不往房地产上跑 , 跑到葱上吗?跑到猪肉上吗?跑到面上吗?猪肉面的这些市场太小了 , 银行发那么多钱 , 只能跑到房地产上 。

过去 , 总有人对其观点斥之以鼻 , 以为他是在玩东击西的把戏 。 现在看来 , 他是真的想退 , 不大想玩了 。 这也许代表着相当一部分房企的选择 。

第二 , 商业物业抛盘 , 尚有人接盘 , 说明看好后市的尚有一种力量 。 这原本也是正常的 。 任何一个市场 , 往往都会有两种力量 。 有人谨慎 , 保守 ,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 有人大胆 , 火中取栗一般激进 。 究竟对与错 , 一切只待市场的每一次检验 。 过往这些年 , 高位接盘者有之 , 屡屡踏空看走眼的有之 。 但房地产与其他行业不同 , 高位接盘套牢者尚不多 。 最近 , 有新闻媒体屡屡报道炒房客在扣除资金成本后已经在亏钱了 , 倒是不争的事实 。 这会不会是一个大的转向节点 , 值得关注 。

第三 , 中央对楼市的政策基调是稳 , 这一个词足以说明 , 这个市场有得玩 。 如何稳 , 还得拍地(集体土地入市会改变土地市场) , 还得盖房子 , 还得卖房子 。 开发商这门手艺永远不会过时 。 关于这一点 , 有贾康、李铁、董藩的观点为证 。 环环以为 , 专家并非胡说八道 , 他们往往看得比常人要远要深 。 另外 , 关于政策的中短期解读仍然会很多 。 如果陷于这种小波动中 , 那是一种无畏的烦恼 。 超脱些 , 独立些 , 深刻些 , 仅仅刷存在感 , 害人不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