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企业是如何度过战略空窗期的?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回答问题前,“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甲”和大家讨论一下“空窗期”这个词的理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一个企业发展高峰期到下一个业务高峰期之间的低谷期,或许时间会长短不定 。面对经济危机来临金融风暴来势汹汹,世界经济随之低迷 。需求锐减导致一些企业开工不足,产能空置,高峰时期繁忙的产线渐渐沉寂,满负荷工作的员工开始空闲,原本满负荷运转的产业链条开始断裂,越来越多的企业迎来了企业发展的“空窗期”,当然也包括我国快递企业 。
作为全球第一大快递市场,中国领衔其他市场 。报告显示,中国2018年包裹业务量突破507亿件,年增速26%,如果排除中国,其他12个国家的包裹量只增加6%,为360亿件 。排名第二、三位的美国和日本,业务量分别为130亿件和90亿件 。
【中国快递企业是如何度过战略空窗期的?】如今,这些二三线快递企业的没落似乎也在预兆着快递行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快递行业经历了十多年的爆炸式增长后,已经告别了野蛮增长 。伴随着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入,市场的竞争将不断加剧 。
据笔者了解除了顺丰公司,其他主流快递物流企业的单票收入就显得相当惨淡 。从“三通一达”近期发布的财报来看,圆通速递9月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73元,同比下降17.93% 。《电商报》注意到,2019年1-7月,圆通单票收入已由3.44元降至2.81元,整体降幅达18.31% 。从同比来看,除了1月同比下降8.99%以外,其他月份的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 。从数据来看,快递企业已到了“空窗期” 。
强强联合,大小兼并 。是当前快递企业渡过战略空窗期的主要办法,据巨潮资讯网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公司都为顺丰和菜鸟系这两大阵营,阿里巴巴已经将“三通”接连收入囊中,快递市场的“团战”逐渐成形,国内未有“归属”的中小快递企业或将在大洗牌后销声匿迹……
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是当前快递企业渡过战略空窗期的重要办法,11月6日消息,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用户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得分为78.2分,同比上升0.1分,较今年第二季度上升0.2分 。快递企业只有把精力放在服务质量提升上,这也是破解快递企业空窗期困局的重要之法 。如顺丰公司就是典型的直营模式,服务质量立家,长期以来其单票收入一直领先其他快递企业的主要原因 。
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
不断完善服务,加强整合淘汰不专业的,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未来2~3年,整个快递市场存在“三个战略空窗期”,这对于每个玩家都将存在战略性的机会 。
从1985年EMS成立,1993年、1994年申通快递、顺丰控股成立到现在,中国快递业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时间,围绕着商业信函、电商件以及未来新业务(制造业以及消费流通效率的大方向)逐渐形成现有的格局 。时至今日,现有格局下,几个主要的“玩家”以及上游两大电商平台对产业链的影响日趋凸显 。未来行业该有怎样的演变,在这里,我们想从战略上提出“三个空窗期”的概念 。
在谈“三个空窗期”概念之前,我们想先聊一聊当前上市快递企业的“精力”投放和战略布局 。
从上市公司的年报经营分析层面和资本投入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主要方向 。具体而言,顺丰控股近三年主要投入除原有业务增速匹配固定资产外,新业务是重点,每年总投入大概70亿元(财报中构建固定无形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三年平均值)(传统时效件业务增速放缓,寻求新的增长点) 。“三通一达”中主要投入电商快递固定资产(场地,分拣设备和运力),新业务很重要但相比较少(传统电商件依然高增长),每年大概25亿元 。德邦股份主要是发展大件包裹业务的投入为主(快运市场增速放缓,新进入者加速行业竞争,寻求大件包裹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每年大概10亿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