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古诗全文鉴赏 春泛若耶溪古诗】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会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 。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 。“偶”即“遇” 。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 。“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 。“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 。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 。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 。“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 。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 。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 。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 。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
- 小儿垂钓全文欣赏 小儿垂钓古诗带拼音
- 病牛古诗赏析 病牛李纲古诗翻译
-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全文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古诗朗诵
- 客至古诗翻译及赏析题目 客至唐杜甫古诗全文
- 8篇无题古诗词 无题古诗有哪些
- 古诗示儿的翻译 示儿陆游古诗译文
- 示儿古诗全文鉴赏 陆游示儿古诗的意思
- 有没有什么特别生僻又惊艳的古诗词?
- 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 虞美人古诗的解释 虞美人古诗的主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