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堤是什么意思,1887年黄河发生大决堤

黄河决堤是什么意思 , 1887年黄河发生大决堤黄河决堤(1887年黄河决堤)
太阳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沉 , 黄河流入东海 。 更上一层楼 , 看得更远一千里 , 唐代诗人王之涣写下了千古绝唱《望鹭楼》 , 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壮丽 , 令人叹为观止 。
千百年来 ,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被中国人尊为“母亲河” 。 然而 , 黄河还有另一个名字 , “中国的悲哀” 。 据统计 , 从公元前168年到公元前1840年 , 2000年黄河流域发生大小洪水316次 。 算下来 , 平均每六年就有一次洪水 。 如此高频率的洪水在世界主要河流中极为罕见 。
其中 , 1887年发生了一场洪水 , 导致黄河决堤 , 一度淹死100多万人 。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洪水 。
让我们看看133年前 。
1887年 , 中国处于清朝光绪年间 , 形势非常好 。
当时清朝已经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 , 收复了新疆 。 西方列强暂时没有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计划 , 国内外局势相对稳定 。 曾国藩、左、、李鸿章等发起的洋务运动 。 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 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 李鸿章奉命组建北洋水师 , 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新船 , 成为保家卫国的强大力量...
从种种情况来看 , 称这一时期为“同光中兴”是名副其实的 。
然而 , 谁能想到 , 只是一场洪水就把“通光中兴”打回了原形 。
1887年春 , 春回大地 , 万物复苏 。 随着积雪融化、河冰融化、春雨增多 , 黄河中上游迎来春季汛期 。 由于缺乏水利和河流管理不善 , 永定河 , 北运河 , 黄河和其他河流从7月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决堤 。 这些防波堤造成的损失很小 , 没有引起清朝的重视 , 为后来的黄河大防波堤留下了隐患 。
9月30日 , 经过几天的暴雨 , 积蓄了足够力量的黄河终于在郑州爆发决口 。 起初 , 裂口只有30多英尺 。 仅仅过了三天 , 裂口迅速扩大到300多英尺 , 相当于1000多米 。 浑浊的黄河水 , 像一只咆哮的野兽 , 挣脱了堤岸的束缚 , 向下游冲去 。 堤防外的城市和村庄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黄河淹没...
郑州和开封这两个大城市被洪水摧毁了 。 开封是清代河南省会 , 郑州是新城 , 人口密集 , 经济活跃 , 使得大堤决口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尤为惨重 。
按照正常的理解 , 一场洪水过后 , 政府应该组织人力去堵决口 , 救济灾民 , 进行灾后重建 。 但是 , 清朝没有这么做 。 而是着重调动人力阻止人民起义 。 10月15日 , 清朝发银10万两 , 用于救灾 。 11月9日 , 清朝派礼部尚书李鸿藻到河南督河 , 修河堤 。
李鸿藻 , 清朝著名大臣 , 同治皇帝的老师 。 他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 , 但他不擅长河道整治 。 因此修复工程进展缓慢 , 不够坚固 , 1888年6月被洪水冲走 。 几经折腾 , 直到1889年1月20日 , 河岸修复工程才宣告完工 。
光绪皇帝对李鸿藻的表现非常不满 , 于是以差总督的名义将其免职 。 不久 , 李鸿藻回京述职 , 未能复职 。 直到1888年光绪皇帝大婚 , 他才获准官复原职 。
1887年 , 黄河决堤 , 当地百姓受伤最重 。 清朝时期 , 国家没有建立灾害统计报告制度 , 所以很难知道确切的死亡人数 。 但根据各州县志记载的数据 , 至少有150万人在这次决堤中丧生 。
【黄河决堤是什么意思,1887年黄河发生大决堤】以上内容就是关于黄河决堤是什么意思和1887年黄河发生大决堤的精彩内容 , 是由小编整理编辑的 , 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